2017年3月26-28日,山西师范大学近30名任课教师来到西交利物浦大学,进行第一阶段为期3天的集中培训。5月和6月即将开展线上培训工作坊,研讨和分享培训实践成果。
此次培训由西浦领导与教育前沿研究院组织(ILEAD)承办,围绕如何贯彻“以学生为中心”的研究导向型教学为核心主题展开。
培训通过启发式讲座、专题研讨、互动交流、课堂观摩等以实践为基础的模式,帮助参会教师转变自我角色定位,从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从控制者转变为引导者,以及如何进行以研究导向型教学为目的的课程设计,科技支持与考核评估。
西浦执行校长席酉民教授、ILEAD副院长张晓军博士、中国文化教学中心主任谢波博士、数学科学系于昊博士、学术提升中心Roland经理、西浦国际商学院张捷博士、城市规划系陈冰博士分别从西浦学生导向的教育与研究型导向的教学、研讨式教学的内涵与价值、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课程设计、研究导向型教学的革命、课程设计案例分享、教育科技相关支持,教学考核与反馈等多个方面与参会教师进行分享和讨论。
城市规划系的牟映旋同学和环境科学系的刘佳蕊同学作为学生代表,与参与本期培训的老师们分享了各自在西浦研讨式教学课程中的收获和启发,表示在西浦的教学方式下获得了学科兴趣,发散性思维和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本次培训也邀请大一新生分享他们的困惑,一方是收获,一方是困惑,思维碰撞间,参会老师与学生之间展开热烈的问答。
为期三天的培训项目,既有研讨式教学的理论支持,也有不同学科案例展示,还有西浦云平台的教育科技分享,共同帮助参与教师和院校真正把研讨式教学落实在自身的实践中,提升学生的学习体验和成果。
西浦中国文化教学中心主任谢波博士从学生的沟通能力、学习能力和执行能力三点出发,探讨非专业课的价值。强调注重学生的自我管理,教师需要以问题问导向,触发学生思考,代替“万能百度”,帮助其探索发现。这就需要系统支持,课前学生主动预习,课上教师引导有效思考,课后师生互动表达,学会知识整合。
数学科学系于昊博士以大学数学和物理实践为案例,分享了如何通过研讨式教学引导学习者产生积极的学习动机,催化形成自主学习方法。于昊博士将生活中的现象与数学、物理教学内容巧妙关联,激发学生探索而非告知,令其保持好奇心和动力。“来了就把自己当学生看。”在座的老师们对于他的教学理念和方法表示赞赏。
学术提升中心Roland经理以教育技术使用方法和主要使用技术种类为主题,为大家介绍课上课后如何实现交互。主要介绍了一款西浦正在使用的虚拟学习环境技术ICE,基于model开放软件研发,按需定制课程相关功能。现场Roland引导参会老师扫描二维码,进入ILEAD Training 界面,完成了三个在线小测试,在场老师直观便捷地了解了该技术的具体使用场景和功能,极大程度的节省了人力,财力和空间。
互动环节大家对数字课堂资源的录制很感兴趣,Roland带老师一同参观数字学习资源中心。
西浦国际商学院张捷博士详细地介绍了教学考核的目的、效果与设计。张捷博士为此次分享做了充分的材料准备,并以分组讨论的形式让老师们参与到评价设计中,体验评价设计各个阶段的工作流程,最后总结,补充并提出切实可行的方案。其中有老师对防范搭便车是否违背小组合作初衷表示困惑,张捷博士认为这是检验教学成果的一种方式,现场老师表示课堂不仅局限于物理空间,只要学生学习吸收,都是课堂。
在工作坊环节中,陈冰博士以开设跨学科的公共课程以及自身专业学科改革为话题,将山西师范大学的老师们先后两次划分为6个小组,进行混合式学习研讨,交流和展示。小组中强调跨院校、跨学科组合,陈冰博士在现场提供协助,提问和评价。陈冰博士总结,教学的目的是点亮内心之灯而非装满篮子。参会老师对此表示高度认可并产生了授课思考,“小组讨论头脑风暴的过程太有意思了,一场讨论也拉进了彼此的距离。”
本次定制培训新设了西浦教学活动体验环节,让参会老师从学生的角度出发,随机充当不同专业的“西浦学生”,深入理解和思考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行为,同时体验如何在西交利物浦大学的校园内开展学习活动。
最后的总结与制定计划环节,主持人印文引导老师们分组讨论总结研究导向型教学的含义和过程,老师们讨论热烈,从教学理念、考核与可持续发展入手,以学生为中心,培养其批判性思维和终身学习的能力。老师需要建构体验式环境和闭合过程,成为课程的引导者和情境的建构者。
ILEAD培训项目负责人彭梦姣介绍:“他们是带着好奇心来的,或许认为创新在别处,其实他们都是资深的教学者。ILEAD是一个孵化器,为大家创造这样一个激发他们创新力的环境和平台,帮助他们运用已有的经验来进行跨学科交流合作,以及以培养世界公民为目标的课改探讨。 ”
“角色的置换让老师们从学生角度出发,在真正的课堂环境里体验了跨学科课程设计与创新的讨论氛围。原来他们没有尝试的机会,也不知道团队的潜力。但现在育人目标发生了改变,以知识为导向变化为以能力为导向,视野更国际化也更开放。有老师反馈,来了之后脑洞大开的能力以幂次方增长。”
参会老师感慨,“体验式学习有意思,在新的学习环境看到了新的教学方法。”参观时西浦建筑系三个老师指导一个学生设计作品给老师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是研究导向的,而不是学习导向的。所谓的研究讲的都是激发学习兴趣,培养终身学习。要通过设计问题,提高学生的探索兴趣,培养综合能力,自主探索能力。进行合作性学习,个性化考核。在获得知识的基础上,培养情感,培养世界公民。”
山西师范大学的植物学老师分享了自己受培训启发后设计的课程:“在老师教授基础理论知识的前提下,放手学生进行开放实验,提供一个开放的实验室。在学期伊始,布置研究任务,让学生自主选择要研究的植物,老师提供技术指导,让学生去研究所选植物的种子、茎叶、花、果实,做成切片,学期末进行分析,汇报,形成研究结果。”
在接下来的3个月实践中,ILEAD将于5月和6月和山西师范大学的老师开展两次线上工作坊,期间老师在各自的教学活动中实践研究导向型教学,结合自身实践经验,总结他人成功案例,讨论、反思并分享他们的具体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