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任课教师教学创新能力提升整体解决方案

    举办地点:西交利物浦大学
    主办方:西交利物浦大学领导与教育前沿院

详情介绍

      提升所有高校教师的教学能力已成为国家战略。2018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了《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提出加快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不断提升教师专业素质能力。

      教学改革和创新能力是教师教学能力的核心。201910月,教育部发布《关于一流本科课程建设的实施意见》把培养和提升教师教学能力作为关键点,重视提升教育效果为目的创新教学方法,要求把教学改革成果落实到课程建设上。

      提升所有教师的教学创新能力是学校的第一要务。尽管大多数大学教师本身拥有博士学位,但在教学方面几乎没有接受过系统的训练和指导,缺乏关于教学理念和创新教学方法等各方面的训练,特别是在人工智能和互联网等技术的冲击下,大学教育教学面临着根本转型,教师的教学也需要创新和改革,提升全体高校教师的教学技能特别是创新水平迫在眉睫。

      提供全员覆盖的培训对教师发展中心来说挑战很大。虽然近年来各高校相继成立教师发展中心,为学校支持教师教学发展提供了阵地,但是教师发展中心仍在发展建设过程中,尚不具备系统支持教师全员发展的能力。

      本线上课程的核心目的就是帮助高校教师发展中心提升全体教师的教学创新能力。

西交利物浦大学领导与教育前沿院以提升新时代教师教学能力为使命,设计推出教师教学创新能力提升课程。本课程的目标有:

  1. 合作高校
  • 提升合作高校教师发展机构服务全体教师的能力;
  • 提升合作高校教师的教学创新能力,推动全校的教育教学改革。
  1. 教师层面

    帮助学习者掌握一套反思自己的教学的工具,以及基于反思提升自身教学创新能力的方法。

  • 帮助教师学会反思自身的教学实践,掌握从学习目标、学习活动、学习流程到考核设计的反思工具化方法;
  • 帮助教师基于反思制定有效的教学创新计划;
  • 帮助教师评估自己的教学创新实践,让创新循序渐进。

 

本课程是覆盖一所高校全体教师的培训课程,以提升教师教学创新能力为目标,融合研究导向型教学的教育理念,以教师进行教学反思和基于反思的教学改革作为核心过程,系统阐述(如图一所示):

  1. 通过对学情分析、学习目标、学习流程和考核设计四个维度的反思,帮助学习者发现和自己自身教学的问题及教改的起点。
  2. 通过工具化的手段从众多教学问题中找到关键的教学问题,并根据关键问题,制定有效的教学改进及创新计划。
  3. 实施教学创新计划并开展过程性评估,确保创新的持续改进和有效性。

图一 教师教学创新能力提升课程结构图

 

 

本课程共分为四个学习阶段(如图二所示)

图二 教师教学创新能力提升课程学习流程

线上课程学习者可以根据学习手册中每个主题下列举的学习内容来进行自主学习,并根据每一个主题的学习内容表格来规划自主学习进度。每个主题的学习内容中都包括主题引入、学习活动和主题作业,并且和线上学习平台提供的内容一一对应。以下表格可作为一个自主学习的学习清单,其中包含的视频、任务、主题作业及其它学习材料可供线上课程学习者跟进学习进度、查漏补缺、有的放矢地开展学习计划。

模块一:开启反思旅程:教师自我反思的框架

主题一:从了解学生开始

通过这个主题的学习,学习者可以:

  • 认知到在教学日常中了解学生的学习行为、情感、认知能力的重要性
  • 根据自己的教学需求,灵活运用工具对学生的学习状态进行研究调查
  • 应用学情分析的结果改进自己的教学设计,发展学生研究导向型学习能力

模块一(主题一)学习内容

主题引入

引入视频:你了解你的学生吗?

学习行为分析

任务一热身前测:行为习惯选择:根据情景进行单项选择

任务二热身前侧:热身前侧结果讨论室

视频一:如何探究学生的学习行为特点?

任务三案例学习:学习行为习惯分析--以互动学习行为为例

任务四工具学习:Kolb’s 学习风格分析

学习情感分析

任务五热身调查

视频二:学习情感如何作用在教与学中?

教学工具:阅读学生学习情感调查

任务六观看案例:如何通过基础通识课程的设计去深入了解学生?--以西交利物浦大学《自我管理》课程为例

任务七线上讨论

学习认知分析

视频三: 根据布鲁姆认知层级理论(Bloom’s Taxonomy in Cognitive Domain)进行学习认知分析

任务八:学习认知测评工作表

研究导向型教学

视频四:什么是研究导向型的教与学?

任务九阅读:研究导向型课程与教学

视频五:研究导向型教学案例分享-学生视角

教学工具:学生研究导向的四项学习能力调查

主题一作业

主题一作业说明

主题一作业:作业提交及同伴互评

完成个性化的学情调查提案

 

主题二:预期学习结果

通过这个模块的学习,学习者可以:

  • 用自己的语言说明学习结果在自己的课程设计中的作用;
  • 反思自身课程教学中目标的设计原则和应包含内容;
  • 分析自身课程设计的目标并指出优劣;
  • 针对自身课程目标设计中的不足提出修改。

模块一(题二)学习内容

主题引入

引入视频:你的课程学习目标恰当吗?

视频一:如何制定一个好的高阶学习目标?

学习活动

视频二:目的与目标:如何将学习目标与专业培养目的匹配?

师生随笔:如何设计以学习结果为导向,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目标?

任务一讨论:为什么教学设计从学习结果开始?

视频三:案例--课程设计中的学习目标如何设定?

任务二测验:高质量学习目标是什么样子?(10题)

视频四:案例--如何用两种方式具体设计学习目标?

任务三反思:指出高质量学习目标的特点

任务四测验:以学习结果为导向的学习目标,在内容上有哪些维度?(9题)

任务五调研:你是否已经掌握主题二的“学习结果”?

视频五:制定课程学习目标-以二语习得课程为例

主题二作业

主题二作业说明

主题二作业:作业提交及同伴互评

深度审视现在的教学设计中的目标拟定

 

主题三:你的课程的学习流程能有效支撑学习目标吗?

通过这个主题的学习,学习者可以:

  • 理解如何运用建设性校准,逆向设计改进其学习活动设计;
  • 通过关注自己的教学内容、学习活动设计、以及教学形式是否能有效支撑学习目标。促进其对自己教学实践的反思;
  • 评估当前自己的课程学习流程设置的合理性并提出改进计划。

模块一(主题三)学习内容

主题引入

引入视频:学习活动设计面临的三大挑战

任务一课前测试:学习活动知多少? 

学习活动

视频一:如何解决学习活动单一的挑战?

任务二自主学习案例:团队协作式学习活动

补充材料:如何设计有效的团队协作式学习活动?

视频二:学习流程如何对准学习目标

任务三讨论:你是如何设计学习活动及流程并使其对应学习目标?

视频三:学习流程如何有效支持高阶学习目标?

视频四:学习流程设计-以电子科学与技术课程为例

主题三作业

主题三作业说明

主题三作业:作业提交及同伴互评

评估正在教授课程的学习流程的合理性及改进方案

 

主题四:你的课程的学业考核与反馈对准学习目标了吗?

通过这个主题的学习,学习者可以:

  • 分辨不同类型测评在教学环节中的作用;
  • 分析自身课程的测评设计是否与学习目标(学习结果)链接,形成教学设计闭环;
  • 更新自身课程现有测评设计;
  • 反思及改进自身课程的反馈设计,让测评发挥最大作用。

模块一(主题四)学习内容

主题引入

引入视频:你的课程的学业考核与反馈对准学习目标了吗?

视频一:如何设计以学生为中心的考核?

学习活动

视频二: 常用的测评方式有哪些?

任务一小测验:评估方式知多少?

视频三: 如何评估抽象高阶能力?

任务二讨论:有关测评设计的一些思考

视频四:如何设计考核方式来评估学习目标的达成情况?-以学术英语课程为例

推荐阅读:课堂教学评价

师生随笔:学习目标、教学活动、测评的关系

任务三分享:什么是“建构式题目”?

推荐阅读:自测评价量规

视频四:  如何给予学生反馈?

推荐英文文献名单(3篇)

主题四作业

主题四作业说明

主题四作业:作业提交及同伴评估

依照自身正在开展的课程,完成《设计测评前的思考练习》

 

模块二(主题五): 识别关键教学问题,形成教学创新计划

通过这个模块的学习,学习者可以:

  • 运用工具,从自身课程的众多教学问题中找到有价值的且能在一定时间内完善或解决的关键问题;
  • 基于关键问题,制定出可操作的教学创新计划。

模块二(主题五)学习内容

主题引入

引入视频:教学创新如何从想法变成实践?

识别关键教学问题

任务一讨论:我的教学问题清单 

视频一:如何找到有价值的且能在一定时间内完善或解决的关键问题? 

任务二讨论:确定我的关键教学问题 

形成教学创新计划

任务三讨论:你的教学理念如何影响你的教学创新? 

视频二:制定教学创新计划的具体步骤有哪些? 

任务四测验:制定教学创新计划的步骤及策略 

 

视频三:如何制定教学创新计划?-以学术英语课程为例

主题五作业

主题五作业说明

主题五作业:作业提交及同伴互评

针对正在教授的一门课,提交一份以一学期为时间轴的教学创新计划表

 

模块三(主题六):评估创新效果,让教学创新循序渐进

通过这个模块的学习,学习者可以:

  • 运用评估模型,评估自身教学创新的实施效果;
  • 基于评估,调整改进自身的教学创新计划和实践。

模块三(主题六)学习内容 

主题引入

引入视频:教学创新为什么总是失败?

评估的重要性

视频如何提高教师教学创新的成功率?

任务一讨论:关于如何支持教师进行教育教学创新的一些思考

教学创新计划TIP评估模型

视频教学案例实践评估-过程性评估工具

过程性评估工具文档

任务二讨论:你会用什么过程性评估工具来评估自己的教学创新计划

主题六作业

主题六作业说明

主题六作业:作业提交及同伴评估

评估自己正在开展的教学创新实践  

 

  • 课程特色与创新
  • 是全员覆盖的培训课程,针对合作院校的全体教师;
  • 以改进学习者正在开展的教学为目标;
  • 通过让教师学会反思教学,基于反思制定具有创新性的教学改进计划,然后帮助教师学会持续改进自己的教学创新计划,评估教学创新实践,从而提升教师教学创新能力;
  • 以研究导向型教学为设计理念。研究导向型教学的基本理念提倡学生明确大学课程学习的人生意义和价值,从实际问题出发,在教师的引导下,广泛搜集资料,通过小组合作,提出问题解决方案并反思学习收获,是人工智能和互联网时代的新型教育理念;
  • 以学为中心、结果导向、持续改进的设计理念,紧跟国家高等教育改革的政策导向,符合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发展方向;
  • 以教师教学反思为起点,通过不断循环的从反思、创新到评估的流程,致力于提升学习者终身学习能力;
  • 丰富、多元的学习活动,让学习者亲身体验有效的学习流程创造的极致体验

 

      本课程以一个学期为学习时间,每个主题的视频学习时长约为30分钟,每个主题的其他自主学习时长约为120分钟。教师教学创新能力提升课程预计完成时长为12(具体时间安排可根据不同院校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课程主题

时间

(共12周)

视频学习

时长

自主学习

时长

主题1:从了解学生开始

主要内容:本主题引导教师掌握工具手段和调查方法,对学生学习行为、学习情感和学习认知三方面进行了解分析,并在教学改进中应用分析结果,以此发展学生的研究导向型学习能力,继而提升学习表现。

第一周

30分钟

120分钟

主题2:预期学习结果

主要内容:通过介绍“学习结果”在教学设计中对目标的作用、影响,提出教学中目标设计原则、目标应包含内容、评价目标标准,激发教师反思自己现教学设计中对目标的定位,找到差异并提出改进方案。

第二周

30分钟

120分钟

主题3:你的课程的学习流程能有效支撑学习目标吗?

主要内容:本主题引导教师关注自己的教学内容、学习活动设计以及教学形式,通过理论工具,案例分析等重点解决三大教师教学挑战:学习活动单一;学习活动及流程未对准学习目标;不能有效支持高阶学习目标。

第三周

30分钟

120分钟

主题4:你的课程的学业考核与反馈对准学习目标了吗?

主要内容:与前三个主题链接,主题四将教学的四个部分在这里汇总,形成完整体系,通过介绍测评种类、功能、形式等内容,激发教师探索、设计不同形式的,与学习目标(收获)相呼应的测评;同时,作为测评的重要核心,主题四希望传递一些沟通反馈技巧,增强师生之间有效互动,突出体现测评在学习中的意义和价值。

第四周至五周

(共两周)

30分钟

120分钟

主题5:如何根据关键教学问题形成教学改进计划?

主要内容:本主题重点引导教师形成一个有目的、可实现、路径清晰的教学创新计划。首先运用工具,从自身课程的众多教学问题中找到有价值的且能在一定时间内完善或解决的关键问,再基于关键问题,制定出可操作的教学创新计划。

第六周至七周

(共两周)

30分钟

120分钟

主题6:如何通过评估创新效果,让教学创新循序渐进?

主要内容:本主题重点引导教师运用教学创新计划TIP评估模型,评估自身教学创新的实施效果,并基于评估,调整改进自身的教学创新计划和实践。

第八周至十二周

(共五周)

30分钟

120分钟

 

      本课程需要完成并提交六份作业,第1-4份作业各15分,第5-6份作业各20分,总分100, 60分及格。每完成一个主题的作业,将会以同伴互评的形式对每份作业进行评分,具体评分准则见课程网页。

序号

主题作业

评分标准

得分

1

针对当前所授课程的学情调查提案

满分15

 

2

深度审视现在的教学设计中的目标拟定

满分15

 

3

评估正在教授课程的学习流程的合理性

满分15

 

4

依照自身正在开展的课程,完成《设计测评前的思考练习》

满分15

 

5

针对正在教授的一门课,提交一份以一学期为时间轴的教学创新计划表

满分20

 

6

评估自己正在开展的教学创新实践

满分20

 

总分

 

  • 证书

证书

作业

分数

授予

西交利物浦大学领导与教育前沿院副会士ILEAD Associate Fellow

按时完成六份作业

 

60分及以上

颁发

教师教学创新能力提升课程参与证书

按时完成部分作业

20-59

未提交作业或分数未满20

0-19

  1. 第二阶段:研究导向型教学创新理念与实践课程

根据教师在教学创新能力提升线上课程的表现情况,合作高校选拔对教育教学有热情和对教学改革有激情的教师参与线下集中研修,成为在高校实施课程改革的火种,也是组建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的骨干力量。在集中研修阶段,这批种子老师将会对西浦探索形成的课内课外融合的人才培养的理念与实践经验进行分析和探讨,学习以学生为中心的研究导向型教学课程设计的思路与流程以及如何设计考核与评估,根据社会对学生知识、能力、素养的需求,梳理与其匹配的课程模块并制定相应学习目标,深入理解研究导向型教学理念,提高研究导向型教学设计能力。    

这个阶段整合了西交利物浦大学及英国利物浦大学的优质资源和教学专长,通过以学生为中心的教与学采用启发式讲座、专题研讨、混合式工作坊、互动交流等以实践为基础的教学方式,一起进行学习探讨,帮助教师从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知识传授型教学观念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获得理念和认知的冲击。启发教师如何设计和实施以学习为中心的教学以及学生工作的定位、目标和工作模式,推动参与院校的教学改革。    

研究导向型教学创新理念与实践课程,以五天研修方案为例,如下所示(研修天数、时间和模块数量,视具体情况而定)

 

参与研究导向型教学线下研修课程收获

◆ 反思教学中教师的角色和教学理念,将教学理念从“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知识传授型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

◆ 研讨如何在教学过程中全程支持学生的学习,特别是如何进行师生互动、小组活动和引导学生的自主学习等技能。

◆ 加深对形成性评估和终结性评估的理解与应用,反思并完善教学反馈机制,把对课程的评估转变为对学习目标和效果的评估。

◆ 学习运用网络和信息技术构建虚拟学习环境,辅助课前准备、教学活动以及评估,增强师生互动。

 

集中研修特色

◆ 整合西交利物浦大学的优质资源和教学专长;

◆ 采用启发式讲座、专题研讨、混合式工作坊、互动交流等以实践为基础的研修方式;

◆ 以学习者的身份参与研究导向型教学形式的“一堂课”,体验集知识、技能与趣味为一体的强互动课堂;

◆ 参与老师带着真实教学问题“做中学”,通过多次教学设计实践环节形成教学改革方案。

 

核心模块

模块一:“以学生为中心”的育人理念和体系

1.西浦“以学生为中心、研究导向型、融合式教育”

2.研究导向型学习体验交流分享——学生视角

3.研究导向型教学:理念、设计与案例

4.研究导向型学习课题体验——探索学习环境

 

模块二:研究导向型教学全过程

5.真实问题驱动的研究导向型教学设计

6.以能力培养目标为导向的学习活动设计与思考

7.以学生为中心的课程评价六个基本问题与挑战

8.如何从终结性考核转变为过程性考核设计?

9.如何运用教育技术辅助支持研究导向型教学及学习流程?

 

模块三:“一流课程”设计与实施:研究导向型教学应用

10. 研究导向型教学设计案例:如何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及自主学习能力

11. 研究导向型教学设计案例:如何提高学生积极性、培养高阶思维能力

12. “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设计

 

模块四:“做中学”——研究导向型教学应用实践

13. 面向未来的教育创新--研究导向型圆桌论坛

14. 发现问题--教学中面临的难点痛点

15. 分析问题--基于教学实践的自我反思性学习

16. 解决问题--研究导向型教学改革与行动计划

 

注:以上模块仅供参考,阶段二集中研修的时间、时长和模块主题,视各校具体需求可以定制。

 

阶段三 研究导向型教学实践落地

第三阶段是教师把课程改革切实落实到课堂上的阶段。此阶段通过课程设计、课程实施、课程反思三个环节对教师进行课程改革支持。通过线上/线下分享和经验交流,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习,切实帮助合作高校教师巩固学习成果,促进行为转变,帮助合作高校提升教师课程实施能力和教学改革创新能力。

 

在研究导向型教学实践落地环节,学习者根据学习手册,基于对阶段一和阶段二的研修内容,参考《研究导向型教学创新行动学习手册》对自己的教学活动进行反思和总结。建议按照实践顺序的4个阶段进行:

1.研修结束后2周内,反思本学期课程设计,发现关键教学问题。

2.研修结束后的一个完整学期内,基于关键教学问题进行改进,并实施教学创新计划。

3.一个学期课程结束后,反思本学期课程改革涉及的内容,评估教学创新成果。

4.研修结束后的一个学年内,参与4次西浦ILEAD在线举办的“课程实施”或“课程反思”线上分享与经验交流。

5.同时建议各教师发展中心参考《行动学习手册》在校内建立周期性的教学交流平台,邀请教师们分享教学中面临的挑战和问题,分享探索过程中的成功经验,一起集思广益,探索解决办法。

 

联系方式

欢迎致力于推动学院、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院校联系我们,咨询高校任课教师教学创新能力提升整体解决方案更多详情。

吕老师  0512-81881722

Zhizhen.Lu@xjtlu.edu.cn

顶部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