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说 | 史上最潮物理老师——于昊

2017-03-24

 

“以学生为中心是对教育本源的一种回归。现在已经是后工业化时代了,可能更应该注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注重个体。而不是批量化的生产一些高质量的,能够适应社会分工的产品。”

——于昊

 

 

于昊,数学科学系教授

8年西浦工作经验,曾在南京大学和中科院工作

微信截图_20170807154530.png

作为西浦数学科学系副教授,又同为研究导向型教学倡导者,于昊更注重从细节入手,培养学生的个性和创新思维。教学传承和科研探索是一个承上启下的过程。“教学和科研的有机结合应该是未来的一个方向。”那么,在国内现有环境下,我们是否应该主动改变?怎么变?

在众多大学教师不得不点名留住学生的到场率时,这位老师为何会被学生称为史上最“潮”?他如何抓住学生的心?怎么从一个物理学的角度有趣地讲授陀螺仪?

 “十三五”、“双一流”出现,高等教育风云变幻之际,改革的要求是自上而下的,他的教学理念是什么?他曾10多次参加ILEAD对外教学培训,他想传递些什么?

 

 

嘉宾| 于昊 

采编| Yang

来源|ILEAD

 

 

1

♣ 史上最潮物理老师??

(微博、电影、消费品、授课——兴趣导向)

 

于老师有一微博,名儿听起来就是响当当:“史上最潮物理老师”,简介也很酷:西交利物浦大学cool物理老师一枚。关注的话题有发明家,电影……还有,恐龙?!居然是从力学角度来分析恐龙的身体结构、速度与和掠食习惯的。

 

没错,这很物理。

 

ILEAD:听说学生都说您是史上最潮物理老师,这昵称怎么来的?

 

于昊:好多年前刚来学校的时候,微博才刚刚流行嘛,那时候建了一个微博,可以跟学生有一个交流的渠道。起个什么名字好呢,学生就说,哎老师,你上课讲的一些东西挺新奇,挺潮流的,老师你是个挺潮的老师。我就这么写(微博名)了。

 

ILEAD:您是怎么把物理课上得跟玩似的?

 

于昊:我们教的数学物理课程嘛好听一点是经典的知识,不好听一点都是些陈芝麻烂谷子,17世纪到19世纪的东西了。那这些东西学生怎么会感兴趣啊,所以我经常把一些很新的东西放到课上去讲。

 

我举个最简单的例子,乔布斯2011年去世之前一年发布的Iphone4,是智能手机当中一个里程碑式的东西。当时看来它是最潮的一个智能手机,它的特点就是里面集成了好多先进的传感器。

 

它为什么叫smart phone(智能手机)呢?smart最核心的就是乔布斯在宣讲会上给的一个图片,一个传感器,那是一个陀螺仪,这个陀螺仪可以感知手机的转动和倾斜,我们后来所有的智能手机都基于这种技术的延伸,以前从来没有。当时觉得哇,好新鲜啊,陀螺它能感知我们手部所有的运动,从那以后就产生了好多游戏,切水果之类。

 

当时我就给学生讲了这个最新的东西,我们怎么用一个物理学的角度去讲这个陀螺仪,我们上课学的公式理论并不是毫无用处的,你看可以拿来制作手机啊。它就是很直接的你天天拿在手上玩儿的东西,我可以用公式把它写下来的东西。所以说,我的课和其他老师不太一样的可能是很多时候我的介入点都是这种比较新鲜的东西,而不是上来咔咔咔倒一堆公式。

 

ILEAD:有意思。给传统知识披上新时代的外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这就是我们一直倡导的研究导向性教学啊,以兴趣为导向,用研究性的眼光看待新事物,又跟之前那些传统知识联系起来。

 

于昊:这是能够引起学生兴趣的地方,所以如果我们能在教学当中给学生介绍一些很前沿的东西,看上去好像很难,但其实都是源于我们这些最基础的知识,那学生就会觉得我学这个东西很有用。

 

 

2

 ♣以学生为中心 

 

于昊已经在西浦工作8年,对西交利物浦的育人理念还有学生培养方式感受颇深。相比之前在南京大学和中科院的工作,西浦一直都在倡导以学生为中心的育人理念,理念、体制和工作环境都不相同。

 

以学生为中心,究竟什么才是以学生为中心?

 

ILEAD:您来西交利物浦已经8年,对比您之前工作过的体制与环境,能谈谈您如何评价西浦的育人理念吗?

 

于昊:从教育理念来讲,我觉得以学生为中心是对教育本源的一种回归。以传统来讲,我们现在大部分的教学模式实际上来源于工业化社会,所有的产品要保证是高效率的生产,讲的是降低次品率,提高优品率。工业化社会的行为映射在教育上就是提高知识传输效率,产生更多的教育产品——学生,这是一种知识型输出。

 

但这种模式在今天可能已经比较过时了,现在已经是后工业化时代了,可能更应该注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注重个体。而不是批量化的生产一些高质量的,能够适应社会分工的产品。

 

在今天这种背景下,我们在回归教育的本源——人的全面发展,我们要更注重教育对象。老师把知识高质量地传输下去,这种工业化的模式在今天不适用。现在知识极大的丰富了,获取知识的渠道也增多了,所以学生对传统的传送带式教学不会很感兴趣,这对我们老师是一个挑战。我们在这个基础上更关注的是学生的感受,更关注从学生出发,怎么来传承旧的知识。不叫传递,而是传承,以及对新知识的发现和探索。所以我们学校的学生能获得和传统高校不同的东西。

 

ILEAD: 学生视野、环境、空间,接触到的老师也是差别挺大的,您在工作实践中也非常注重和学生的交流,办公室的环境布置看起来也是非常适合学生过来与您面对面交流的。

 

于昊:我们提供很多的空间给学生和老师互动,互动很重要。

 

  

3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说中外合作办学革新教学体制和模式的,从以前到现在,从来没少过。

 

在教育界里,谁也说不好中式教育、英式教育和美式教育孰优孰劣,只能说各有千秋。传统高校的纯中式基础教育模式与体制可能会造成同质化、教学重心倾斜的现象。合作办学完全的复制粘贴却又不适合本国的教育体制。

 

一两堂的公开课演示,一次性的快餐式灌输,解决不了根里的问题。观念很重要,这玩意说着虚,不实在,却是真真正正需要扭转的点。

 

过程或许会很长,大家都在努力,可以等。

 

于昊老师也在其中默默助推着,线上线下的培训互动,西浦以学生为中心的育人理念、实践和体系建设的探索,研讨式教学的案例分享中都有他的身影。

 

ILEAD:您认为西浦的学生为什么能够优秀?能谈谈您如何评价西浦的教育模式吗?

 

于昊:我们是一个中外合作大学,但是西浦的特点不是完全拷贝的英式教育,它实际上结合了不同教育模式的优点,这一点席校长也讲过。美国教育和中式是很明显的通识教育,注重基础,一年级有部分专业注重语言、数理和人文方面的基础,这个英式教育没有,英式教育的特点是非常注重质量监控,它能充分保证教育的公平性和效率。博采众长是西浦教育的一个特点。

 

大多数的中外合作大学是完全的复制英国或美国模式,但只有在西浦,你能感觉到不同的教育模式的集成。

 

ILEAD:您也谈到,我们学校是一所中外合作办学,但又跟其他的中外合作办学差别明显,国内也有很多院校愿意到西浦来交流这方面的经验,您讲的这些不同的地方ILEAD也会通过培训和调研等方式把不同的做法和理念传递给他们,您在这方面是否有更深的感受,更多的建议来给国内同仁们作参考?

 

于昊:ILEAD培训我参加过十几次了,从ILEAD一开始做对外项目培训的时候我已经参加了,有的是研究导向型教学为主题,有的是西浦的教育模式探索为主题,参加了很多回,跟来自不同高校的老师都有了一些深入的交流。有的老师来了很多次了,说明了他们对于西浦教育探索和教育价值的一种认可。

 

ILEAD针对很多学校提供定制的服务,总的感觉就是说,国内高校教学改革的要求是很迫切的,这种要求可能是自上而下的。一方面很迫切,另一方面他们又觉得无从下手,因为受到一些环境的限制,包括我们国内的一些评价体制问题。

 

高校评价体制不是以教学为中心的,是以个人导向的,所以有的时候进行教学改革很困难的一个原因是可能得不到一个正面评价。当然这个现象可能会越来越好,因为国内现在越来越重视本科教学。但是从目前情况来讲,来西浦交流的老师都反映了同样一个问题,就是在传统高校里面教学改革很困难,存在很多束缚。而西浦可以给它打开另外一扇窗口,原来可以这么做。从教学理论,教学实践到它的支撑服务,这是一个完整的体系, ILEAD给他们培训的很好一点是让他们从各个不同角度了解西交利物浦这个体系是怎么运作的。

 

ILEAD:那有一些项目还是长期的,不是一次性就完了,还有的会提供两三次的线上培训,之前有注意到您也参加过耿丹学院的线上培训,虽然存在体制问题,但是线上培训会不会注意到他们有所改变?

 

于昊:我觉得他们有很大的变化和改进。第一个就是说,我们的实践案例给他们提供了一种可行性,有的时候他不知道这些方法能不能实践,我们给出他们案例,说这个东西是可以这么做的。第二个就是说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呢,真正能够深入到老师的人心中,对于教学本身的帮助还是很大的。

 

这种教学方法,他自己是可以坚持的,而且,他跟周围的老师形成共识,经过一个学期的实践之后,他发现确实学生从中是有收获,老师本身也有收获。

 

这个过程是相互的,我们也从(参与培训的)老师当中收获了很多,这是一种互相的学习,是一个教学相长的过程。所以说,跟这么多不同环境的老师共同讨论问题,我们能够找到一些解决方案。

 

 

 

4

 ☀向着那光亮前方 

 

在大大小小的研修培训中,于昊参与的最多的是研究导向教学这一块。这个过程,有收获,也有困惑。

 

国内大学教育现在基本是科研导向,但是这个科研不是说是为了提升导师个人在学术研究上面的能力 。时代在变,教学重心在转移,大环境的土壤正在变得柔软包容。原先无能为力的满腔激情或许嗅到了一丝一展抱负的气息。现在大学的职能,简单来说就是两个,一个是教学,一个是科研。一个是承上,一个是启下的。启下就是开启未来的东西。所以,大学来讲,两者都应做好。

 

怎么能把两者结合到一块去,就是我们在一些教学学术活动当中,同时执行两个任务,承上和启下的任务。让学生能够知道旧有的知识是这样的,同时他还能开启新的思路,在这个过程当中,探索新的知识。那么就是在一个学术体系中同时完成教学和研究。教师在教学时往往惊喜于学生的发现力和创造力,他们会做很多很炫的事情,对事对物有别样的观察视角。于昊希望通过ILEAD培训把自己对教学的一点思考和实践传达出来,影响更多人。即便这个影响在短期内似乎收效不那么明显,但是,需要有人有一些坚持,需要有人来做这么一件事情。

 

“ILEAD产品就是说更多的是教学案例分享和教学理念。但是呢,就是说,对于学生的具体的活动深入还不够。”他希望他尽力去分享的同时,这个平台也能不断前进不断完善,力所能及的去做一点改变。ILEAD目前有对学生重要性的认识,在具体活动上面关注度还不够。我们也在变,也在不断吸纳来自于昊老师等经验人士的意见。对此,我们新推出了一个“以学生为中心”的育人评估体系。(蓝字可戳)这个体系里,六大维度中有一块是有关课外活动的,从高校的整体理念到目标,还有课堂教学、课外活动等等都会贡献到学生成长里面去。如果是某个学校来进行评估的话,我们通过一系列的调研,会制作一个雷达图,可以帮助这个学校更清楚地认识到哪一块是短板。这是ILEAD新推出的项目。

 

“还有就是说ILEAD要更加国际化一点,既要更加国际化,又要更加中国化。”ILEAD现在接触了国外大量的先进理念,包括数字学习之类。有引进,有与国外教育机构的互动。但是在这一条件下,如何在本土环境下将这些理念落到实处,这是一个问题。

 

国际化和本土化两件事情,这都是挺难的事情。当然这是更远景的东西。

 

相信前方必然明朗。

 

相关新闻

第九届高校研究导向型教学研修圆满举办

5月15-16日,36位来自全国各地的高校教师来到西交利物浦大学,研修实质性提升教师教学创新能力

重庆大学组织教师来西浦定制专业课全英文教学研修

6月15至18日,来自重庆大学的35位老师来到西交利物浦大学,参加了由领导与教育前沿院(简称“西浦ILEAD”)为其定制的专业课全英文教学研修项目。

西安工业大学组织教师来西浦定制研究导向型教学研修

6月21日至24日,西安工业大学组织了55名骨干教师来到西交利物浦大学,参加了由领导与教育前沿院(简称“西浦ILEAD”)为其定制的研究导向型教学研修。

顶部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