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赛优秀案例分享丨伍蓓团队:基于ICE模式的《国际物流》全链路知识体系构建与创新

2021-07-09

西浦全国大学教学创新大赛(简称“大赛”,XJTLU National University Teaching Innovation Award)由西交利物浦大学主办,领导与教育前沿院承办,澳门同济慈善会北京办事处支持,旨在发现并奖励一批将“以学生为中心”作为教学理念的高等院校的老师,传播“以学生为中心”教学的创新举措。通过帮助教师梳理个人教学创新思考、提供多重展示的机会,为教育创新者构建分享、交流、学习、成长、共创未来的平台,进而推动中国高等教育改革。

 

为了更好地支持和服务所有热爱教学创新探索的老师们,西浦全国大学教学创新大赛组委会将逐一分享第六届西浦全国大学教学创新大赛20组获奖选手的教学创新案例,为教育创新者们带来更多交流、学习和成长的机会。

 

专家评委点评

面向跨境电商精英人才培养需求,伍蓓老师团队构建了基于 ICE 模式的全链路知识体系;通过产教融合,开展线上线下融合式教学、多种形式的课堂活动,辅以实践平台、移动课堂、实习基地等形式,拓展学生的国际视野,提升创新思维和系统思维能力,培养专业认同感、责任感和使命感。

 

——西浦全国大学教学创新大赛决赛评委、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徐平

 

教学创新案例分享

课程简介

课程名称:国际物流(英)

上课学生数:55-70人

课程性质:专业核心课

 

教学创新特色

伍蓓老师团队基于 ICE 模式的全链路知识体系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1. I-International 国际视野
课程选用全英文教材,聘任中外籍教师,也招收中外籍学生,通过构建国际化的学习环境,强化学生们的国际视野。


2. C-combination 融合设计
一是线上线下的资源融合。混合式教学的学时分配为线上15学时,线下33学时。

二是课堂内外融合。课程二期运行共发布课堂活动167次,参与学生达5207人次,参与线上考核548人次。

三是过程性评价和真实性评价的融合。课程考核分为线上学习30%、线下学习 40%、期末考试 30%三部分。


3. E-experience 体验式教学
实训平台完成国际物流贸易流程中各类单证填写。实践平台通过实务导师、移动课堂、实习基地等形式,拓展同学们的国际物流视野。竞赛教学通过各类大赛,提升同学们的创新思维和系统思维能力。    

 

 

课程目标

 

知识目标:熟悉国际物流进出口业务流程、跨国贸易术语、模式;熟悉国际物流进出口运输方式、保税仓、海外仓;熟悉国际物流通关模式、国际支付、保险和通关流程。构建国际物流全链路的知识体系,涵盖金融、物流、支付、通关等多元学科和知识。   

 

能力目标:熟悉国际物流基本理论和知识,能够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解决实际问题,具备独立设计实现物流解决方案的能力,具备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能掌握国际物流的基本实验技能, 熟悉国际物流保险、国际物流支付、国际物流通关、国际物流运输等单证 。   

 

素质目标:使学生具备“大国”精神,培养学生家国情怀、勇于探索和思辨的能力。

 

教师教学流程

1.物流方案,根植家国情怀 

 

一是教学内容渗入中国物流、中国方案,从疫情的“黑天鹅&灰犀牛”之说入手,重点从疫情动态、五彩图、健康码、智控复工几方面揭示疫情背后凸显的政府治理能力、控制水平和大数据应用场景;从菜鸟“义乌-列日”航线、 Amazon 无人新零售、安致和品连优选的跨境供应链等案例诠释企业韧性增长要素。

二是通过开学第一课——人生大课,告诉同学们学会学习,勇担重任和自我成长。  

 

2.知识重构和迭代,凸显时代发展和行业前沿

 

重构知识体系,覆盖国际物流发展史、贸易术语、通关、支付、运输、金融等全琏路知识体系。

 

以运输为例,在传统国际运输基础上增设跨境物流的全链路解析,阐述物流发展历程、核心业态。    

 

教学团队制定了“ MOOC+ SPOC+慕课堂”混合式教学模式,通过对同学的问卷调查,两年实施成效对比,非常有成效。

 

3. ICE 模式,打造全链路培养体系

 

基于“ ICE”模式的国际物流混合式教学凸显教学的国际化、融合式和体验式教学, 构建国际物流全链路知识体系,培养国际物流系统思维能力,提升同学们对物流专业认同感、责任感和使命感, 全力打造具有国际视野、专业素养、价值引领的国际物流人才。

 


本课程是物流管理和电子商务专业的核心课程,在价值塑造、能力提升和知识体系完整性等方面具有一定创新性和引领作用,是产教融合的课程典范,值得推广和借鉴。

 

学生的学习活动

课程设计了“启发——促进——反馈”的教学模式,在课前、课堂、课后和评价等各环节,为学生营造出“线上+线下”环绕式学习氛围


课程内容分为:线上学习(学时12):4 个单元(认识电子商务、解密电商支付、加速电商物流、透视网络交易)+4个单元测试+随堂测试。线下学习(学时36):实验课(8学时)+研讨课(6学时) +课程导引和结束(4学时)+课堂授课(18学时)。


课前:使用爱课程的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电子商务》,完成视频观看、课堂随堂测验和单元测验。


课中:使用慕课堂完成签到、点名、讨论、练习和测试等内容。


课后:完成 3次大作业, 4次上机实训。课后设计通过线上平台提供拓展资料,引导学生课外自主学习;利用线上讨论区,将互动从课堂延伸到课外,引导学生进一步总结和深入思考;建立学习小组,完成实验项目,促进理论与实际结合,进一步内化所学知识和技能。   

 

 

课程考核方式

考核采用过程性评价机制。


线上学习考核占30%(观看视频、自测、参与讨论等);线下学习考核占40%(课内实验和考试40%、平时到课率10%、慕课堂(讨论、测验、互动)30%、小组作业20%);期末考试占比30%。   

 

教学创新背后的故事

Q:您做教学创新的初衷是什么?
 

伍蓓:首先是重构国际物流的知识体系。国际物流课程开始近十年,其课程知识体系变得陈旧和固化,需要创新;跨境电商的兴起, 重塑国际物流的知识体系,需要构建涵盖金融、物流、支付、通关等多元学科和知识的国际物流全链路的知识体系。    

 

其次是提升学生的物流系统思维能力。新时代背景下,教学以学生为中心,需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数据思维能力、跨文化交流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具备物流解决方案的系统思维能力和发现问题、 解决问题能力。   

 

最后是价值塑造和知识引领。疫情期间,我开设了《转危为机——物流人的担当》公益讲座,围绕一流混合式课程建设在省内高校进行宣讲;课程也依托国家一流专业建设点,引入实务导师和实习基地,加大校企合作,为学生提供更大更广阔的实践平台,让学生懂得中国电商和物流, 物流人和电商人的担当和作为。   

 

Q:您的教学创新过程中遇到的最大挑战是什么,您是如何解决的?
 

伍蓓:首先,本课程的案例来源于企业,通过真实案例让学生学会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让学生掌握物流解决方案的决定性要素、运输方法、信息查询、方案比较等知识,从而提升物流系统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

 

因此, 如何设计体现国际物流全链路知识体系的案例是本课程的难点和重点。经过三期运行,目前案例选取和方案设计不断优化和完善,切实提高课程的高阶性和挑战度。

 

其次,国际物流课程知识体系由原有的一般贸易拓展到跨境贸易、服务贸易等领域, 知识更新速度快, 需要重构和改造, 与行业前沿接轨。


因此,本课程采取产教融合方式,在课堂中引入企业高管,深入剖析国际物流知识体系,通过实务导师、移动课堂、实习基地等形式,拓展课程知识广度和深度。经过三期运行,目前已经从理论篇、 运作篇、 服务篇和行业篇等 4 部分进行知识重组和更新,形成清晰、完整和体系化的全链路知识体系。    

 

Q:请简述您对教学创新本身的理解。
 

伍蓓:教学创新应该在内容上创新,行业洞察,与时俱进;在理念上创新,产教、政教和科教多元融合;在方法上创新,基于ICE模式的混合式教学。

 

看完伍蓓老师的教学创新实践后,您是否在教学创新上有一些启发?您是否希望了解更多优秀的教学创新案例,和这些创新者们拥有更多的交流切磋?点击这里,回看西浦全国大学教学创新大赛6月举办的7场线上分享

 

7月4日, 西浦全国大学教学创新大赛组委会将在天津南开大学举办大赛华北地区海选暨新时代本科教学创新研讨会,欢迎各位高校老师参与。

相关新闻

大赛优秀案例分享丨李孟曦:理实一体课程《构成艺术》的混合式教学设计

本期分享的是第六届大赛年度教学创新二等奖获得者、来自四川师范大学李孟曦老师的《理实一体课程<构成艺术>的混合式教学设计》。

大赛优秀案例分享丨段东平老师团队:“四模块”+“三阶段”+“菜单式”的新型体育师资培养的教学实践

本期分享的是第六届大赛年度教学创新二等奖获得者、来自长春师范大学段东平老师团队的《“四模块”+“三阶段”+“菜单式”的新型体育师资培养的教学实践》。

大赛优秀案例分享丨黄茜:高阶能力导向的《建筑色彩学》教学生态构建与实践

本期分享的是第六届大赛年度教学创新特等奖获得者、来自湖南大学黄茜老师的《高阶能力导向的<建筑色彩学>教学生态构建与实践》。

顶部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