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浦全国大学教学创新大赛(简称“大赛”,XJTLU National University Teaching Innovation Award)由西交利物浦大学主办,领导与教育前沿院承办,澳门同济慈善会北京办事处支持,旨在发现并奖励一批将“以学生为中心”作为教学理念的高等院校的老师,传播“以学生为中心”教学的创新举措。通过帮助教师梳理个人教学创新思考、提供多重展示的机会,为教育创新者构建分享、交流、学习、成长、共创未来的平台,进而推动中国高等教育改革。
为了更好地支持和服务所有热爱教学创新探索的老师们,西浦全国大学教学创新大赛组委会将逐一分享第六届西浦全国大学教学创新大赛20组获奖选手的教学创新案例,为教育创新者们带来更多交流、学习和成长的机会。
专家评委点评
“王利凤老师贯彻‘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把翻转课堂与O-AMAS教学模式有机结合,结合生物化学学科特色,创造性地在激活、多元学习、有效测评与总结环节中开展了全员参与的学习活动,引导学生主动学习、深度学习,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提升了学生的创新素养、沟通能力和批判性思维,为课程教学提供了有益参考。”
——第六届西浦全国大学教学创新大赛决赛评委、国防科技大学郑伟
教学创新案例分享
课程简介
课程名称:生化实验课
上课学生数:25-48人
课程性质:必修课
教学创新特色
王利凤老师与团队(NKET)集体研发了O-AMAS有效教学模型,并将其与翻转课堂结合,灵活运用在生物化学实验课程中,从而使“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贯穿线上和线下,特别是在线下,围绕教学目标(O),在快速激活(A)、多元学习(M)、有效测评(A)和简要总结(S)四个教学环节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和学习的主人,实现有效教学。
该模型以学生学习结果(outcome)为导向,以师生良性互动为驱动力,通过百余种自主研发的有效互动活动,引导学生主动学习、深度学习,从教学方法、教学技术、教学组织与管理等多个层面,实现教学目标深度渗透,教学对象深度参与,教学方法有章可循,教学效果可见可控,提升学生学习体验,建设学生“脸上有笑,眼里有光,过程有趣,学习有效”的“四有”课堂。
教师教学流程
教师引导和支持学生学习的手段主要是从课前、课中和课后三个环节进行有效教学的设计和实施。其中,课前和课后主要实现方式为线上,课中的主要实现方式是以线下互动式教学模式O-AMAS为主,同时配合线上智慧教学工具的使用实现形成性评价数据的自动积累,使O-AMAS互动教学与翻转课堂完美结合,进而实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有效教学过程。
具体地来说,以建设“以学生为中心”的有效教学翻转课堂为目标,一方面不断完善具有专业和学科特色的线上学习资源,另一方面,线下课堂主要依据O-AMAS基本框架构建的教学环节,对每一次课程内容进行详细的有效教学环节设计,充分发挥线下课堂的互动功能,把时间还给学生,把学习权还给学生,把主动权还给学生。
教师仅针对重点和难点进行答疑、梳理、提升、点拨,引导学生进行分析、评价和创造等高阶层面的内容,从而实现翻转课堂的五个翻转,即时间翻转——从先教后学转变为先学后答疑;空间翻转——从在教室学转变为在教室外学;课堂内容翻转——从课上教转变为课上答疑,梳理和引导;教学目标翻转——课上实现低层次目标转变为课上实现高层次目标;角色翻转——从教师教转变为学生学。
1. 课前阶段
课前,教师在线上教学平台发布教学资源和教学任务,学生必须在课前预习课前资源并完成教师布置的学习任务。
2. 课中阶段
在课中,教师严格控制纯讲授的教学方法在整个课堂中的比例,借助互动型的有效教学模型O-AMAS的基本框架和100多种互动教学活动组成的教学活动库,围绕本学科的教学目标(Objective),结合生物化学学科特色,创造性地在激活(Activation)、多元学习(Multi-learning)、有效测评(Assessment)和总结(Summary)四个教学环节采用各种全员参与的学习活动,大大提升了全体学生在线下课堂的参与度。
3. 课后阶段
课后,教师在线上教学平台布置各种形式的课后作业,如实验报告、讲解视频、教具照片、教具操作视频等,学生必须在课后及时复习并完成课后作业。
随着学生在课前、课中和课后三个阶段参与度的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大大提升,学习过程轻松愉悦,学生的学习幸福感也大大增加。
教学创新背后的故事
Q:您做教学创新的初衷是什么?
王利凤:2016年我接到了一个新的任务,即给南开大学医学院大二留学生进行生物化学理论课和实验课教学的任务。为了提高自己的英文水平,使自己能更好地用英语进行专业教学,我参加了南开大学教师发展中心与英国文化教育协会合作开展的EMI教师培训。
可是,在培训的过程中,我逐渐发现,该培训的重心并不是提高被培训者的英文水平,而在于促使教师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现代教学理念,通过对教师在课程设计、分组讨论、评价反馈和课堂管理等方面能力的训练,进而达到改进教学方法、优化课程设置、提高课堂教学和人才培养质量的最终目的,重点培训教师的研究性教学、如何改革课堂教学、激发学生学习热情的教学方法。
而这些,在我近十年的教学生涯中,几乎是第一次,“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第一次进入我的视野,我第一次知道,课堂上学生讲话的时间(STT,student talking time)要有一定的比例。而在那之前,我的课堂上几乎全部都是教师讲话的时间(TTT,teacher talking time)。
在这次培训中,我大开眼界,不断反思,如获至宝。我第一次知道,原来还有如此丰富的教学方法,可以更有效地提升学生的学习体验,提升教师的教学体验。而这些方法,绝不仅仅适用于全英文课程,也完全适用于中文课程。
从此,我就被“以学生为中心”圈粉,成了南开大学教师发展中心的常客,EMI后续的一系列培训,如HEA(Higher Education Administration )的培训、翻转课堂、慕课、微课等等各种培训现场经常能看到我的身影。
当然,我也开始在自己的英文和中文课程中逐渐尝试这些新的教学方法,并收到学生非常积极的反馈,这些反馈又使我更加坚定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改决心。
2017年,我再一次参加新一期的EMI培训,成为第一批备选的EMI本土培训师。我们十几位教师利用培训师的资料,进行了同伴教学和自我教育,收获颇丰。也就是说,我们在自我成长的过程中实现了角色的蜕变。
2018年,我们首次试水,作为培训师,我们在南开大学开展了第一期有效教学工作坊,并大获成功。
从此,我们成立了南开大学有效教学团队(NKET)。半年后,作为EMI课程的本土化成果,在结合了大量我们自己的教学实践和培训经验之后,“学生为中心,目标为导向,互动为灵魂,活动为媒介”的O-AMAS有效教学模型正式出现,并成为更具有中国特色和更适合中国实际的互动式有效教学模型。
至今,O-AMAS走进南开大学各个学院、各个专业、各类课程,并走出南开走向全国,线上线下培训人数近3000人次,好评率95%以上。
而我自己的课程中早已实现了100%的O-AMAS教学改造,并在与翻转课堂的结合中,解决了互动耗时与课时不足的矛盾,完全实现了二者各自的优势,使课程更加符合“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呈现出学生“脸上有笑,眼里有光”、课堂“过程有趣,结果有效”的四有课堂效果。
Q:您的教学创新过程中遇到的最大挑战是什么,您是如何解决的?
王利凤:在教学创新过程中,我遇到的最大挑战是,O-AMAS互动教学相比传统的直接教学来说,是比较耗时的,换句话说,如果按传统教学的教学内容来布置学生为中心的互动教学,教学进度是无法完成的,因为内容太多了。
但在教学改革的实践过程中,在与学生的互动中,我逐渐发现,之前我们在传统课程中“教师为中心”费力讲授的很多内容,有很大一部分是学生已知的,还有一大部分是学生通过自主学生可以学会的。
近年来,国内各种智慧教学工具不断开发,于是,我逐渐把部分内容在课前发布在教学平台中,学生通过线上学习解决了低阶的内容学习,而在课堂上,我们则主要通过学生为中心的互动教学活动,对高阶的内容、课程的难点和重点进行深度的分析、讨论和学习。
就这样,通过与翻转课堂结合,我们利用智慧教学平台完美地解决了互动耗时,课时不够的问题,从而真正地实现课堂时间的有效利用,课堂教学的内容真正提高了学习的难度、挑战度和创新性。
Q:请简述您对教学创新本身的理解。
王利凤:我认为,新型的教学创新手段必须要符合:激发学生的兴趣,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合理利用学习资源,同时在大量的互动中促进学生能力素养的培养,从而促进师生之间和生生之间的情感链接,促进学生的集体归属感和社会认同感的建立。
看完王利凤老师的教学创新实践后,您是否在教学创新上有一些启发?您是否希望了解更多优秀的教学创新案例,和这些创新者们拥有更多的交流切磋?点击这里,预约及参与西浦全国大学教学创新大赛6月举办的线上分享,将有6位大赛获奖选手分享优秀教学创新案例,大赛负责人解析什么是好的教学创新。
7月4日,王利凤老师将在第七届西浦全国大学教学创新大赛华北地区海选暨新时代本科教学创新研讨会上分享教学创新案例,诚邀热爱教学创新的老师参加本次研讨会,相约天津·南开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