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情介绍
7月5号上午,“创新者说”X武汉在线分享活动“楚风云谈 汉生智教”顺利举行,聚焦技术与教学创新的关系主题,由四位嘉宾分享了各自的经验与故事,并吸引了来自全国不同高校的400余位教育从业者们参与和互动。
本次活动由“创新者说”X武汉召集人、华中农业大学曹敏惠老师和林永兵老师组织,华中师范大学徐敏老师主持,四位分享嘉宾分别以四个问题为导向,从技术在教学创新中的地位谈起,层层深入,探讨了技术对于教学创新的推动作用、创新者们面对困难时的态度,并展示了技术如何促进学生的个人发展,以及如何有效地与教学创新融合,从而推动教学创新的进步。
- 技术在教学创新中真的只是工具吗?它与创新者的动力有关吗?
- 技术创新要求教师不断超越自己的“舒适区”,碰到挫折怎么办?
- 技术能够有温度吗?它真的能最终促进学生作为人的发展吗?
- 什么样的技术对教学创新是最好的技术?
技术促进教学的创新与发展
对于本次活动的第一个问题,来自华中师范大学的代晋军老师给出了自己的答案。在早期的教学创新中,代老师利用动画演示、图表展现等手段,将原本难以理解的高数问题可视化,大大降低了学生的学习难度,由此取得了高数课程教学的重大进展。
随后,代晋军老师在原有的教学经验基础上主动求变,不仅发展出了自己的助教团队,将教学的学生数量从100人扩大至如今的2000人,使得他所教学的高数课程异常“火爆”,还带动了其他学科课程的教学模式转变。
2020年疫情发生后,代老师在线上教学这一领域也不甘寂寞,继续尝试着自己的“微创新”,他的这一尝试很快在网络平台上引起了众多好评,但代老师自己并不满足,他谦虚地称自己的工作并不完美,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当我们掉入技术的“深坑”
技术是让人提升还是“入坑”?来自华中师范大学的徐敏老师向在场的活动参与者抛出了这样的疑问,并接着用她的一次特殊经历给出了自己的看法。2017年,徐敏老师参加台湾大学的BOPPPS研修时,遭遇了她的教学“滑铁卢”,这给了她很大的触动。
随后,徐敏老师痛定思痛,得出了“需要从教学目标出发来选择合适的技术”这一结论,她根据著名的TPACK教育理论,积极尝试技术知识、教学知识、内容知识的相互融合,最终发展出了她的“MAC三阶式混合课堂”。
徐老师谈到,技术和创新的内在逻辑在许多方面是一致的,两者都具有迭代性,也都具有容错性,因此要无惧变化、勇于创新,寻找能够和创新“同频互振”的技术。在这一思想的指导下,疫情期间,徐老师做了线上1+1混合教学模式的探索,并取得了良好成果。
技术赋能,打造有温度的教与学
福建农林大学的刘学莘老师向在场的各位教育从业者讲述了如何利用技术打造出有温度、有人情的教学。他在自己的教学活动中运用多种技术手段,进行“情动”教学设计,以情动人,建立了良好的师生关系。他介绍道,自己的学生彼此之间差异大,有些学生基础不是很好,这种教学方法,能够有效给予这类学生锻炼,帮助他们建立自信。
刘老师还成立了自己的“助教团”,团体中的学生进行着课程管理与平台维护、线上线下教学活动设计等工作,并且能够从校内走向校外,在更广阔的社会空间里学习到如何成为一个优秀的人,而这正是刘老师的教育目标,也是他的教育初心。
基于“案例实战”的多元融合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实践
来自华中农业大学的章英老师说道:“能够架起老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技术,就是对于教学创新最好的技术。”这既是她的教学创新理念,也是对她创新实践的概括。
章老师认为,学生的核心素养其实是获取知识的能力,为此,她抓住教学的三维目标,并用这一目标指导教学设计,提出了基于“案例实战”的多元融合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实践。
针对课本上不同章节的知识点,章英老师团队设计了不同的案例,利用游戏的形式,把枯燥的知识与多彩的生活结合起来,大大增加了学生学习的乐趣。
此外,章老师还进行了多元融合的教学尝试,将专业知识与科研训练、实验验证、行业需求等融合起来,以此促进学生多方面能力和素养的提升。
活动过程中,参与活动的各位老师积极与分享嘉宾进行互动,表达出自己的疑问与困惑,借此机会相互交流,取得了不少收获。
在活动尾声,多位老师用一句话概括了自己对技术与教学创新二者关系的理解,其中陈蓓老师的概括十分特别,她说道:“以生为本,深度融合,为教学服务。”这既体现了创新者们的初心是“以生为本”,又表明了技术和创新的关系是技术为教学服务。
在线分享与研讨结束后,“创新者说”X武汉召集人曹敏惠老师将接力棒在线转交给“创新者说”X南京活动召集人、南京工业大学张淑娟老师,7月19日上午10:00,欢迎各位老师和关注教学创新的教育爱好者再次“云”相约,共议新时代的教学创新。
“创新者说”X南京
“创新者说”X南京将采用新的角度,把目光转向教育从业者们“光鲜亮丽”的背后,从宏观与微观两个方面展现教学创新的苦与乐、责任与价值,活动形式自由轻松,让您在闲话式的对话中感受教育创新的魅力,蓬发教学创新的热情。
时间:7月19日(周日) 上午10:00-11:30
南京召集人:南京工业大学 张淑娟
参与嘉宾
- 王瑞瑒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 李 静 金陵科技学院
- 李骏扬 东南大学
- 钱 燕 南京农业大学
讨论主题
- 教学创新的动力是什么?教学创新的热情来自哪里?
- 教学创新如何征得利益相关方的支持,特别是学生和学校?
- 教学创新会促进教师职业的发展还是阻碍?为什么?
- 教学创新需要什么样的政策支持?
- 教学创新该如何评价?不该如何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