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 > 席酉民 教授

席酉民 教授 西交利物浦大学执行校长 英国利物浦大学副校长

校长

PROFILE

个人履历

 

席酉民,1957年生于陕西长安,男,汉族,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西交利物浦大学执行校长、西安交通大学副校长、英国利物浦大学副校长。陕西MBA学院常务副院长;曾任西安交通大学城市学院院长。

1974年高中毕业返乡;

1977年考入陕西机械学院物理师资班;

1982年获学士学位;

1984年在西安交通大学获系统工程硕士学位;

1987年在西安交通大学获我国大陆第一个管理工程博士学位;

1988年破格晋升副教授;

1992年再次破格晋升教授;

1993年成为我国管理工程领域最年轻的博士生导师。

曾多次赴加拿大、新加坡、美国、日本、葡萄牙、瑞典、英国、法国等欧洲多国、澳大利亚、新西兰、俄罗斯、香港和台湾等国家和地区合作研究和讲学。

1990年被邀请进入“世界知识名人录”和“世界突出学术领导名人录”。

1993年 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成为当时我国管理工程领域最年轻的博士生导师

1992年 破格晋升为教授

1987年 博士学位,西安交通大学,成为我国大陆培养的第一位管理工程博士。

1984年 系统工程硕士学位,西安交通大学

1982年 物理学学士学位,陕西机械学院(今西安理工大学)

1992年 赴加拿大合作科研七个月。

1994年 赴日本、澳门、香港等国家和地区参加国际学术会议及合作研究活动。

1994年10月 以团长身份带企业家代表团赴加拿大、香港参加国际会议和访问。

1994年11月 以副团长身份率领大陆管理学者代表团赴台湾参加两岸管理学术研讨会,并访问台湾有关大学和企业界。

1995年 赴新加坡国立大学、加拿大西安大略大学、美国密西根大学合作研究6个月,其间参加国际会议。

1996年 受王宽诚基金会资助,应邀赴香港科技大学等讲学和学术访问。

1997 年赴台湾讲学两个多月。

1998 又随国家学位委员会 MBA 教育和管理学院院长代表团赴美国访问了数十所著名大学,还随以全国人大副委员长成思危为团长的管理代表团赴香港地区进行考察和学术交流。

1999 年初,将随由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会副主任梁森为团长的大陆管理学家代表团访问台湾。 1999 年 6 月,率西安交通大学代表团赴加拿大阿尔伯塔大学检查合作项目进展并商谈进一步的合作事宜。

2001 年 4 月赴葡萄牙参加 2000 年世界管理挑战赛决赛活动并赴法国、比利时、荷兰、德国、卢森堡等国考察。 2001 年 4 月底再次赴加拿大阿尔伯塔大学检查合作项目进展并商谈进一步的合作事宜。

2001 年 5 月初,以组委会主席身份2组织召开了第四届世界管理科学大会,并主编出版了论文集 New Management Trends in New Century(CHEP&Springer) ,并作大会报告:多变环境下的组织变革与理论。

2001 年 9 月 7 日随以全国人大副委员长成思危为团长的中国管理科学家代表团赴瑞典、英国进行考察和学术交流,随后赴法国参加中法战略管理国际论坛,并作报告:多变环境下的战略研究。

2001 年 10 月赴澳门大学参加学术交流和讨论有关合作事宜。

2002 年 7 月 9-23 日赴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参加世界管理大会并进行学术访问( ANZAM(Australian and New Zealand Academy of Management) and IFSAM(International Federation scholarly Association of Management) With World Congress, Management in a global Context: Prospects for the 21st Century, Gold Coast, Australia. Session Presentation: Study on HeXie Management Thought and Theory )。

2002 年 10 月 17-26 日赴俄罗斯参加在莫斯科召开的“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f management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trends and current issue of management”. 作大会报告: the challenges of management: the theory of HeXie management.

2003 年 10 月 30-11 月 12 日访问加拿大,与 UofA 谈 CIDA 项目合作事宜,与 CIDA 官员讨论总结会议,与 Micgill 大学谈合作事宜等。

2003 年 11 月 25-26 ,作为会议主席,主持了 The Sino-Euro Academic Workshop on Strategic Management( 中法国际战略研讨会 ) ,并作了“多边环境下战略管理问题及和谐管理解决策略”。[1] 

任职情况

 

现兼任教育部工商管理教育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教育部理工科类管理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教育部科技委员会委员兼管理学科部副主任、全国MBA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委员、国家软科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系统工程学会常务理事兼青年工作委员会主任委员、陕西行为科学协会副会长,是陕西省政协委员、西安市人大代表。

社会职务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评议组成员及召集人

全国MBA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委员及评审专家

教育部高等学校工商管理类学科、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

教育部科技委委员及管理学科部副主任委员

教育部学科发展与专业设置委员会委员

中国系统工程学会副理事长、常务理事、青年工作委员会主任委员

中国政协陕西省第八届委员

西安市第十三届人大代表和常委

数家国内外期刊编委、多家学术机构和著名大学兼职教授等

行政职务

 

西交利物浦大学执行校长

西安交通大学常委、副校长 航空航天学院院长

西交大苏州研究院院长

国家软科学指导委员会委员

研究领域

 

大型工程评价与决策分析

社会经济系统发展机制和战略研究

决策群体行为与决策支持研究

管理行为与企业管理理论等

荣誉成就

 

从1984年起,先后主持和参加了国家、省、市级科研课题50余项,其中国家攻关、重大研究项目20余项;获部、省级以上科研成果奖10余项;出版专著10余部,主编译著3部,参与撰写译4部;公开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已培养硕士、博士生100余名。

其研究工作先后多次获奖,主要有1989年获霍英东教育基金会高等院校青年教师奖,

1990年被国家教委、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授予“做出突出贡献的中国博士学位获得者”荣誉称号。

1991年被评为西安交通大学先进科技工作者,青年教书育人先进个人,陕西省教书育人先进个人。

1992年被评为陕西省第二届优秀青年科技工作者,并获第三届中国青年科技奖。经国务院批准从1992年起享受政府特殊津贴。

1993年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会用于支持跨世纪学科带头人的优秀中青年人才专项基金、国家教委优秀青年教师基金和重点跟踪支持基金。

1994年获“中国青年科学家”提名奖。1995年获“国家杰出青年基金”支持,被评为“陕西科技新星”和“陕西有突出贡献的留学回国人员”。

1996年获第三届“中国青年科学家”管理科学奖。被国家七部委选拔进入“百千万人才工程”。

1997年被国家教委和人事部评为“全国优秀留学回国人员”,“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

1998在经过严格评审的基础上获得国家杰出青年基金的两年延续支持,1999年被陕西省评为“陕西教育界十大新闻人物”。

2002年作为负责人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创新群体”重大项目即“复杂多变环境下组织变革与管理创新研究”。

2003年获教育部重大项目“复杂多变环境下管理创新问题研究”。[1] 

获得奖项

 

1 三峡工程综合评价与决策分析 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一等奖

2 三峡工程经济评价研究 1992 国家科委科技进步一等奖

3和谐理论与战略研究方法论 1990 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二等奖

4 三峡工程评价、决策与决策支持系统 1992 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三等奖

5 西安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研究及前景预测 1989 陕西省科技进步三等奖

6 著作<<和谐理论与战略>> 1991 光明杯优秀哲学社会科学 学术著作三等奖

7 著作<<战略研究理论及企业战略>> 1992 国家教委首届高等学校出版社 优秀学术著作奖

8 黄河水系经济运量研究 1996 陕西省教委科技进步二等奖

9 区域发展分析模拟系统(RDASS)及汉中市经济 1989 西安交大科研成果二等奖

社会发展定量分析

10 凤翔县经济社会发展优化模式研究 1988 西安交大科研成果二等奖

11 三峡工程国民经济评价与综合评价理论、方法研究 1991 西安交大科研成果一等奖

12 三峡超大型工程决策理论方法的研究与SDRI-LPDSS的研制 1991 西安交大科研成果二等奖

13 我国基础学科的结构与发展 1994 西安交大科研成果奖、机械工业部科技进步二等奖(1996)

14 适应社会需要的MBA教育 1995 西安交大教学一等奖

15 煤炭部西安设计院转机建制研究 1996 西安市二等奖,交大三等奖

16 决策支持系统理论与实践 1997 西安交通大学科技成果二等奖 1998 陕西省教委科教进步二等奖

17 陕西省科技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决策支持系统的研究与开发 1997 西安交通大学科技成果二等奖

18 Agency cost, information economics and the Chinese economic reform 1994  中加管理教育项目NSP研究奖

19 Where we are and where we go:analysis of the management system and   managerial behavior of Chinese SOE 1995 中加管理教育项目NSP优秀论文奖,独著

20 渭南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研究 1989 陕西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21 战略研究、决策理论及DSS开发 1993 陕西省第二届"科技之春"参展优秀奖

22 模糊判断与群体决策研究研讨会优秀论文奖 1997 第四届全国青年管理科学与系统科学学术

23 西方大型企业内部管理分析 1996 中外管理杂志创刊五周年征文二等奖

24 作品"难忘的3月2日" 1997 纪念邓小平关于恢复高考讲话二十周年征文

25 中国航天总公司11所发展战略研究 1998 西安企业管理现代化成果一等奖(市政发  [1998]132号文件规定,该奖1、2等视同省级同等科技成果,排名第二

26 西安科技成果转化的对策研究 1998 西安科技进步二等奖 主持人

27 《管理研究》专著, 2002,西安交通大学第八届优秀教材奖特等奖 著者

28 管理与管理研究的体系和方法,2002,西安交通大学科技进步一等奖,陕西高校科学技术成果二等奖,教育部提名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主持人及第一获奖者

29 教育部新世纪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重点课题“中国工商管理类专业教育教学改革与发展战略研究” 2003,获西安交通大学教学成果特等奖、陕西省教学成果特等奖

30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环境变革中的企业与企业集团》一书,2003,获西安交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一等奖

31 群体决策过程、组织、行为及其支持系统的综合研究,教育部提名科技进步二等奖,2003

其他奖励

 

1 突出贡献政府特殊津贴  1992 国务院批准

2 "有突出贡献的中国博士" 1991 国家教委与国务院学位委荣誉称号 员会授予

3 第三届中国青年科技奖 1992 中组部、人事部、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4 高等院校青年教师奖 1990 霍英东教育基金会(科研类)

5 第二届优秀青年科技工作者 1992 陕西省科学技术协会

6 青年教书育人先进个人 1991 陕西省教育委员会、西安交通大学

7 先进科技工作者 1991 西安交通大学

8 优秀教师 1994 西安交通大学

9 "第二届中国青年科学家"提名奖 1994 团中央、全国青联、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会等

10 "有突出贡献的留学回国人员 1995 陕西省教育委员会

11 "陕西省科技新星" 1995 陕西省科学技术委员会

12 交通大学百年校庆林瑞华 特别奖1996 西安交通大学

13 "第三届中国青年科学家" 1996 中组部、人事部、国家科委、团中央、管理科学奖 全国  青联、国 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等

16 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专家 1997 中华人民共和国人事部

17 西安交通大学先进科技工作者 2001 西安交通大学

18 陕西省新长征突击手荣誉称号2001 陕西省

19 陕西省杰出青年理论工作者 2001陕西省

重要基金

 

1 1987年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会首批青年基金项目"战略研究理论方法体系的系统研究"

2 1991年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会重大项目"科学选择与项目评价体系的系统研究"

3 1995年获"国家杰出青年基金";

4 1993年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会"优秀中青年人才专项基金";

5 1992年获国家教委"优秀青年教师基金";

6 1994年获国家教委跨世纪人才"重点跟踪支持基金"。

7 1998年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会管理科学部主任基金"政府如何管理企业:东亚模式"研究

8 1998年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会管理科学部主任基金"中国社会保障体系的改革策略及定量模拟分析"

9 1999年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会管理科学部重点项目"企业集团研究"

10 1999获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项目"群体决策过程及其损益研究"

11 1999获国家科技部软科学项目"企业集团治理与管理模式研究"

12 2000年获国家教育部21世纪教改工程重点项目"工商管理教育发展战略研究"

13 2000年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会管理科学部主任基金"管理科学发展战略研究"

14 2000国家科技部软科学项目"基于科技进步的西部开发战略研究"

15 2002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会优秀创新研究群体基金"多变环境下的组织创新研究"

16 2003国家软科学研究项目"人才成长环境研究"

17 2003教育部课题科研平台研究

18 2003教育部教育科研网的研究

顶部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