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创新者们相聚洱海,共创教育未来

2018-09-29

教育创新者大

 

 

西浦领导与教育前沿研究院(ILEAD)专门为教学创新高手打造了教育创新者大会,大会为邀请制不开放报名,只邀请每届大赛的参与者参加。

 

经过3个月日日夜夜的准备,200多个电话,300多条短信,400多封邮件沟通, 3000多条微信,大赛组委会力求为教育创新者们打造一个贴近的、有温度的创新者们的家园。

 

这是一个共创的大会,每个环节都由创新者共同完成。在这里我们不谈其他,只关注教育创新,在这里创新者们倾听彼此,畅所欲言,高手过招。

 

 

9月27日-30日,来自全国各地的教育创新者在云南大理洱海相聚一堂,他们探索前沿教学探索,在教学第一线实践教学创新,他们也即将在这三天精心设置的各项大会环节中碰撞出思想的火花,共创未来教育。

 

欢迎晚宴上,教育创新们陆续走上红毯,在属于自己的城市,标记下教育创新者的星星之火,签下自己与教育创新的永恒契约!

 

2.jpg

 

4.jpg

 

相聚洱海,回顾以追新

 

 

 

在第一晚的共创盛会中,大家一起回顾了历届大赛的高亮瞬间,每位参会老师还通过互动的方式收到一封大赛组委会的聘书,通过这样有趣的方式,组委会为每位创新者在这三天的创新者大会中安排了重要的角色,让每位老师都切身参与共创,共同推进此次大会。无论擅长主持或是热衷辩论,爱好美食或是爱好运动,组委会都为每位参会者设置了一展所长的舞台。

 

每位参会老师们继而通过信息卡任务互相结识,现场进入热烈的气氛。在用近百名创新者的名字拼成的“共创未来教育”的“百名长卷”中,每位参会者找到自己的名字并为之涂色,共同为未来教育的篇章增色添彩。

 

 

5.jpg

 

聚焦当下,百家争鸣

 

 

 

五轮十场并行的分享活动,聚焦了当下大学在一线积极从事教学老师关注的问题。创新者们共同聆听每一位教育创新者的精彩故事,回顾过往所做的努力与尝试。

 

这里百家争鸣,每位创新者都是分享者,同时也是记录者——在聆听的同时,将自己的所闻所感通过记录传递给其他更多的一线教师。

 

 

参会的老师都是西浦全国大学教学创新大赛的参赛者,自身都有对教学创新和教育改革的探索,很多老师的教改课程已然获得不少校级、市级甚至国家级的奖项。专注教学的每位参会创新者们聚焦当下,都分享了自己的教学创新的路上自身的实践和思考,遇过挫折或成功。无论是分享话题数目或是可实践性和应用程度,此次创新者大会都远远超越了以往传统论坛或大会,给创新者们带来了耳目一新的内容。

 

6.jpg

 

 

参会者徐平老师评价上午的活动:

 

上午交流形式新颖,效率高、效果好。王娜老师对教学的理解、对教师定位的分析非常到位;于翔老师探索的新生导论和研讨课方法很有新意,对大一学生迅速适应大学环境非常有帮助:申继伟老师利用现代技术手段,基于课程特点开展的课内课外结合教学值得借鉴并推广......建议在西浦ILEAD的帮助下整合优质教育资源,凝练创新教学理念,服务于更多老师和学生!

 

参与者唐红梅老师说,

组织非常用心,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的延伸,凸显交互性、问题导向性、合作性,活动设计新,与以往参加过的活动大不一样,拉近了教师之间的距离。老师们的分享给我带来许多的收获。期待更多的创新!

 

有参会老师告诉工作人员,最初有顺带一游大理的想法,但参加会议后,就想一天都呆在这里。

 

 

 

共同开拓教育创新之路

 

 

在高教界整体注重研究的氛围中,专注教学和教学创新的老师,很多时候是一个孤独甚至无法得到理解和认可的工作,因为确实难以得到与付出对等的回报。在这里,我们邀请专注教学的志同道合的伙伴,用实际行动支持彼此,一起踏上“教学创新之旅”。

 

从洱海路到三塔,历程四千米,每位创新者风雨中与同伴携手极速前进,十六支队伍各自解锁西浦全国大学教学创新大赛组委会设置的教育创新相关问题,共同拼出“西浦全国大学教学创新大赛,共创未来教育”的宏伟版图。

 

每位完成旅程的创新者,从共同涂绘的百名长卷上,从自己的名字上取下并佩戴上属于自己的创新者徽章。苍山洱海,崇圣三塔,风雨后的彩虹,都见证了每位创新者取得“回归本色”无上的荣誉,让老师们无限感慨。中国的高等教育,因为有创新者们的共创,而更能看到美好的未来!

 

7.jpg

 

 

《我是老师》,讲述老师的故事

 

 

 

实际的教学创新的路上总是充满各种各样的挑战和困难,但为什么越来越多的老师却选择做这种可能“出力不讨好”的“良心活”。《我是老师》,讲述大学老师的笔墨纸砚和柴米油盐,讲述大学老师鲜为人知的心路历程。

 

主持人管管通过提问的方式,由大会组委会安排的“倾听者”们赠送玫瑰的方式,邀请老师们上台分享自己的心路历程。老师们的参与程度远超组委会的预期,王万竹、王积田、李蒙、张小红老师等等,都从不同角度诠释了自己对好的教育的诠释。

 

而后主持人分别邀请了中国农业大学的王娜老师,吉林大学的孔繁森老师和延安大学的曹殿波老师分享当老师的那些事。

 

 

王娜老师朗读了给她的导师的一封信,感谢导师对她的谆谆教诲。而今自己从教,理解了为师者的不易,在教学的时候有了更多的反思,并思考如何回归教育本质:学生的成长。不当家不知柴米贵,不为师不知教化恩,王娜老师说,她会将自己的所学所感所悟传承下去,让更多学生受益。

 

孔繁森老师分享了他的一次教学事故:由于教学改革学生以团队合作形式完成项目,导致学生的毕业论文重复率很高,为此他受到了全校通报批评。但是,他依然坚持团队合作,至今,13年过去了,学校领导们经常请专家学者来讲“团队合作”。哪怕自己遭处分,也坚持以学生的成长作为教学的首要,这大概就是一个师者的样子吧。

 

曹殿波老师为大家带来一首《天边》,他说,我平时就跟我唱歌一样,喜欢慢。他评价自己走的很慢的原因是因为“愚钝”和“固执”。他说:“教学创新,本来也是一个很慢的过程,无法一蹴而就。我觉得做事不能好高骛远,只能脚踏实地一步步地缓步前行,但我相信,只要目标是对的,虽然走得慢,但总会成功!”

 

老师的故事点点滴滴,讲完会很长很长,这些故事,可能没有那么动听,但是很真实,也很真诚。全体工作人员也应老师们的盛情邀请,登上台前,与大家共同唱起《同一首歌》,在歌声中,参会老师们也真诚地拥抱了身边的教育创新者们,更加地贴近彼此。

 

8.jpg

 

教育创新的旅程,需要更多有志之士的共创和协作,需要更多专注教学的老师的关注与付出。教育创新者大会,是教育创新者的家园,ILEAD愿伴随每一位大学老师以及关心大学老师的你。

 

 

 

 

相关新闻

顶部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