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玩家丨大学国际化的实质

2016-12-12

 

上期我们针对西浦为构建网络化的教学、科研、服务等多功能兼备的学术社区所进行的探索和尝试,本期我们将针对目前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大学应该如何应对国际化,如何培养具有国际化竞争力的“国际玩家”。

 

案例分享

   18岁的蒋都是西浦金融数学专业一年级学生。2015年1月15日至2月15日,她通过学校的AIESEC组织被选拔为志愿者前往坦桑尼亚,在那里度过了非同寻常的1个月。“我知道那里有很多传染病。”蒋都说,但决定了的事就要去做,打了针黄热病疫苗,她义无反顾地踏上行程。1月15日,父亲送她去浦东机场,她一个人背着重重的行囊搭上了前往迪拜的飞机,并从迪拜飞往坦桑尼亚。1月16日下午4时许,她一脚踏上了非洲大地。她在非洲看到很多不同:幼儿园是一处用废弃木板、铁皮搭建的房子,被隔成2间,一间50平方米,一间16平方米,几张破旧的长木椅、一张讲桌是仅有的设施。孩子头上、身上有莫名其妙的肿包,肚子很大腿很细,明显营养不良。“你知道吗?他们连糖都不会吃,把糖和糖纸一块放进嘴里,对一张小小的餐巾纸都视若珍宝。”蒋都说,亲眼目睹这一切,她决心要尽力筹些钱,改善他们的生活。连续几晚,蒋都守着电脑写文案,发到众筹网上筹款;联系当地公司、深入大学宣讲,发动参与此项目的各国志愿者捐款。 “31天,这是我走得最远、最有意义的一次。”蒋都说,她看到了不同的世界,献出了绵薄的爱心,收获了深重的友谊,这一次的经历就像18岁的成人礼,永远激励着她前行。

 

 

蒋都的故事反映了大学培养学生国际视野的重要性。国际化也是当前中国大学普遍重视的重要战略之一。

 

主要表现在国内大学师资招聘中把国际经历和海外学历作为重要的招聘条件之一,把教师在国际期刊上发表论文作为考核的重要标准;

人才培养方面,中国大学生的海外学习规模十分庞大,很多还得到了国家基金的支持;

国内大学近十几年来热衷于举办各类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和机构,已经建立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几千个,二级中外合作机构和独立法人机构也呈快速增长之势;科研方面,国际合作交流日新月异,学者个体层面和大学机构层面的合作繁多。尽管这些现象已经显现出当前大学国际化的重要性,但大学到底为什么要国际化?大学国际化的本质目标何在?这些依然值得我们反思。

 

1.jpg

 

实际上,大学国际化正在成为一个全球大学甚至政府机构共同致力于推动的战略。欧洲历史上影响深远的博洛尼亚进程已经成为大学国际化的经典案例,从近期来看,即使是高等教育超级大国、国际学生和学者趋之若鹜的美国大学也开始关注并重视国际化。2015年习近平主席访问美国期间,双方达成协议:中方宣布未来3年将资助中美两国共5万名留学生到对方国家学习。美方宣布将“十万强”计划从美大学延伸至美中小学,争取到2020年实现100万名美国学生学习中文的目标。那么,国际化到底对于大学意味着什么?为什么处于绝对领先地位的美国大学也要通过国际化和发展中国家的大学建立合作?

 

新近热议的被大家认为是未来大学雏形的密涅瓦(Minerva)大学,则几乎颠覆了大学的所有传统,在物理环境方面把校园设在全球五大洲的七个重要城市(美国旧金山、印度孟买、巴西里约热内卢、中国香港、澳大利亚悉尼、英国伦敦和南非开普敦),这所学校利用尖端技术和先进的互动式学习平台,加上四年真实的全球体验,致力于培养全球未来的领袖和创新者。学校把这七座城市选为校区,鼓励学生们融入当地的文化,掌握当地的语言,并充分利用这个国家和城市的社会特点进行实践性的活动。以期四年后,学生们能建立一个真正的全球关系网络,并对这个世界有深入的理解。密涅瓦到底能不能代表大学的未来?大学国际化是否将彻底改变大学的形态和价值?

 

尽管大学国际化已经成为大学发展必须要考虑的因素,甚至已经成为未来大学的决定性因素,然而,大学国际化的根本目的何在?教育资源的全球化配置、学生的多元文化体验等服务又出于什么样的办学理念和目标?这些问题在当前的国际合作中仍然没有得到透彻的理解,大学国际化的实质仍然有待更多的实践和探索。

 

当前是大学反思的时代,在全球化、知识经济、通信与网络革命的影响下,大学需要重新思考自身的价值、功能、形态等,因此如何推进大学国际化既是全球大学的挑战,也给了中国大学与世界大学站在同一起跑线上探索的机会。

 

一、大学国际化的背景

 

我们认为,当前的大学需要应对来自多重力量的冲击,从而使国际化不可避免:

1、经济全球化要求人才具备全球视野,通晓国际规则

 

全球化不仅使世界各地的企业紧密联系在一起,而且引起了不同文化的碰撞,跨国企业盛行。在这个时代,成功的人才需要了解其他国家的文化、语言、政治和经济情况,在解决问题时需具备全球视野,并能在不同的文化和社会环境中生存。因此大学如何培养符合上述要求的人才是其面临的一大挑战。

2、大学必须反思在知识经济中的新角色

 

随着知识经济的不断深入,人类的生存和生活方式与知识的关系越来越密切,未来社会的形态将会围绕知识的生产、转化和转移来重新构建,如终生学习理念和学习型社会的出现已经证明知识在未来人类生活中的重要角色。大学作为重要的知识组织,需要探索自身的新角色并通过全球范围内的互动融入未来社会。

3、信息技术革命挑战大学价值和形态

 

网络教育已成为一种新兴的学习手段,使学生可以随时随地进行学习,并根据需要选择课程。网络教育日益兴盛对传统大学的挑战是:大学如何更好地利用实体课堂体现独特性和不可替代性;如何通过塑造创新的文化氛围和研讨式的互动教学构建超越传统的大学形态;如何充分利用实体大学的优势实现自身价值。

4、人类生存环境不确定性的提高要求人才具备更全面的知识、能力和素质

 

由于培养模式的差异,东西方大学培养的人才具有不同的特征。西方培养的人才精通规范的科学和技术知识,善于处理确定性较强的问题;东方培养的人才注重艺术性和自我修养,更善于处理模糊的问题。随着人类生存环境的不确定性提高,单纯运用西方或东方的思维都不能有效应对挑战,需要将两种模式相融合,培养具有更全面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的人才。

 

综上,时代的变化要求大学在资源配置、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等方面不断增强国际性,大学必须选择国际化。大学国际化在以知识为基础的世界经济竞争中提供人才与科技优势,成为制胜源泉和长期保持国际竞争力的关键。同时,还需要重新定义新时代的大学国际化,以突破当前仅追求要素构成国际化的模式,进而从多个层面探索大学成为国际玩家(Global Player)的更有效途径。

二、大学国际化的理论

 

大学国际化作为一个传统而古老的研究话题,已经得到了很多关注。已有教育学者从活动、目标、技能和过程等多个视角去诠释国际化的内涵 。活动视角主要从国际化活动的内容来诠释,如主要关心国际学术交流与合作、国际化课程开发与实施,以及学生和老师的国际交流等。

 

目标视角的研究主要侧重于解释大学国际化的目的,如增强和平与共同理解,教育作为出口产业发展经济等。技能视角主要以国际化促进学生的能力为主要讨论话题,如学生的国际视野、国际竞争力等。过程视角则主要关注国际化的政策、组织以及战略等方面。

 

2.jpg

 

历史地看,大学的国际化实际上并不是一个新鲜话题。大学自成立以来本身就是国际化的,甚至在大学最初出现的时候是其国际化水平最高的时期,只是限于人类交通和迁徙的制约,才使得当时的大学国际化更多地体现出区域化的特征。当然,社会环境对大学国际化的影响远不止国际化的辐射范围这一个方面。实际上大学国际化的主体、动因、策略等都随着历史的发展而不断地演化。除了大学外,国家、宗教和市场都曾是推动大学国际化的重要力量。对于大学国际化的动因,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大学功能的多元化呈现出越来越复杂的趋势,早期的大学由于主要以知识传播为使命,因此大学国际化也是为了更好的传播知识。在宗教介入大学之后,国际化当然也带上了宗教色彩。近代以来,大学除了传播知识,还担负着科学研究和社会研究的职责,因此大学的国际化也会体现研究与社会服务国际化的诉求。

 

在策略层面,尽管几百年来大学都或多或少地关心国际化,但国际化的策略直到今天依然没有太多的根本性变革,追求办学要素的国际化一直是大学教育者的目标。近些年来,世界一流大学纷纷把国际化列为重要战略。

 

从战略的角度看,有学者将当前大学国际化的策略以国际化要素的流向和国际化发展重点为维度分为“引入型”、“外向型”、“拓展型”、“进取型”四种 。

“引入型”战略注重国际化要素的输入并将其与大学内部事务的发展紧密集合,如耶鲁大学注重本校课程的国际化,在课程内容上强调全球性并邀请全球专家任教。

“外向型”战略注重国际化要素的输出并与内部事务相结合。如东京大学注重为学生提供海外教育机会。

“拓展型”战略注重国际要素输入与外部联系发展相结合,如洛桑联邦理工学院就注重对国际学生和学者的吸引。

“进取型”战略强调国际要素输出和外部联系发展的结合,如康奈尔大学建立联合学位项目的实践就属此类。

 

大学国际化在当前正面临着全新的社会发展趋势和环境,因此,大学的国际化需要更好地反映时代的特征和需求,大学国际化的动因、主体和策略都会随着环境的变化做出调整。下期我们将西浦的国际化探索作为对时代回应的一个案例进行分享,敬请期待。

 

 

 

Reletive News

第九届高校研究导向型教学研修圆满举办

重庆大学组织教师来西浦定制专业课全英文教学研修

西安工业大学组织教师来西浦定制研究导向型教学研修

TOP
HO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