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0日,《教育质量与领导力——中国和荷兰视角》研讨会在西交利物浦大学举办。荷兰海牙应用科学大学与西交利物浦大学管理层和教师代表在研讨与交流中发现并分享诸多共识,并有意拓展多方面合作机会。
双方在培养世界公民、教学改革和推动大学国际化等方面享有诸多共识,并有意在交换学生、教师及员工互访培训等方面探讨合作可能性。
西浦执行校长席酉民教授在研讨会上介绍说,在全球一体化不断加深的背景下,西浦致力于将学生培养成具备国际竞争实力和跨文化领导力的世界公民。
“世界公民”同样是海牙应用科学大学发展战略的关键词。该校主管学术和国际事务的副校长Susana Menendez博士说,“我们提出世界公民的理念,是为了在来自不同背景和文化的学生中建立共识,并形成一些可以共享的价值观,促进他们彼此间的了解和融合。”
她进一步解释说,海牙应用科学大学拥有26000余名学生,其中40%的学生是荷兰一代移民的子女,20%是国际学生。学生来自130多个国家和地区,背景非常多元化。
“虽然两所大学面临的具体情景不同——我们首先要将中国学生送上多元化的国际舞台,而他们正身处多元文化之中。但在培养面向未来的人才时,我们享有共同的内涵,即对培养学生跨文化理解力和领导力的强调。”西浦领导与教育前沿研究院副院长张晓军博士说。
在谈及大学国际化的支持服务时,Susana Menendez博士说:“培养‘世界公民’和大学的国际化不只是大家都讲英语,而是要促进他们了解彼此间的文化,并为此提供学习相关知识的机会。”
西浦中国研究系主任、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院长David Goodman教授表示十分认同,他说:“在西浦,我们鼓励国际学生学习中文,用中文与本地学生和当地人交流,融入当地的社区。”
双方还在探索改进传统教育、推动教学创新,提升教学质量方面获得诸多共鸣。
席酉民教授提到,西浦的育人理念和目标是要帮助学生掌握应对未来更为不确定性世界的技能,教会他们保持竞争力的方法和技能。西浦倡导高等教育要从传统的教授专业知识转变成为通过研究导向的教学,引导和培养学生整合知识的能力;以解决问题为导向,形成不断更新自身知识技能的能力。
“我们定期为在校教师举办研究导向型教学的工作坊,分享最佳实践,在整个大学的教学层面推广这种教学方式的探索和改革。”张晓军博士补充说。
海牙应用科学大学也正在改变以教师为主导的课堂,并在课程设计和实施中增加学生参与的成分。通过倾听学生的意见,采用更多学生乐于接受的方式来改进课程内容和授课方式。
“现在的学生都是互联网一代,而我们有许多老师已经从教二三十年了,老派的教学方法越来越不适应学生的期望。” 海牙应用科学大学教务管理主任Rajash Rawal说。
他介绍说,他们在欧洲研究学、商业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等5个专业的教学中推动改革,由教师访谈学生对课程的满意度、请学生指出问题、提出改进的方式,大学帮助教师调整课程内容和授课方式,同时为教师提供相应的培训,进行知识更新,推广新的教学技术应用。
“一方面,推动改革最大的难点在教师,很多教师认为自己就是专家,不一定愿意倾听他人的意见,尤其是批评性的意见。” Rajash Rawal 说,“但另一方面,所有人都希望他的工作获得关注、得到反馈。我们正在推动一个建设性反馈-改进的良性循环。”
Jacco van Uden博士是海牙应用科学大学的一位教授,也是一位热衷于教学创新的老师。他在“变革管理”的研讨小组中分享了他正在进行的新实验。
他尝试将艺术引入传统的管理学教学中,对组织理论进行批判性反思。他解释说:“管理学是一门建立在理性假设基础上的科学,而艺术则擅长处理和表达模糊性和人类非理性的部分。我尝试将艺术的这种思维引入,引导学生对传统理论进行批判性反思。”
他将电影作为必要的组成部分引入教学中,“在实践中,我们发现真实的组织行为通常跟主流管理学教科书上说的并不一样。而电影从一定程度上能向学生展示组织活动的另一面。 “
“我们用免费的电影票、饮料来吸引学生参加。我们还邀请大学其他部门的老师参加,推广这种教学方式。” Rogier Busser教授说。
“他的创新点在于通过电影这种很生动的形式让学生去理解商业运作、领导力、组织行为和企业社会责任。”西浦国际商学院供应链管理硕士研究生黄谌毅对Rogier的电影教学印象深刻,“比如他会给金融学的学生看《华尔街之狼》,让他们去了解股票运作。我认为这很有意思。”
“双方在教学创新、新技术应用以及提升学生学习体验等方面有很多共同语言。在交流中,我们从对方那里都获得了很多启发。”张晓军博士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