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简介:
生命因你而动听,心怀远大理想的作曲家格兰·霍兰为了挣钱完成他的事业,谋到了一份中学音乐教师的工作。可音乐基础级差的学生们,使他工作频频遇挫。从事摄影工作的妻子耐心地劝解他;好友也用亲身经历向霍兰证明教导学生需要无私的爱心和充分的时间。在霍兰的悉心培育下,数名学生的音乐技能逐渐有了起色,可在霍兰醉心于教学生活的时候,他的儿子降生了,却是个先天性的失聪患儿。这一重创使霍兰对家庭的重心有所转移,消极彷徨中和漂亮的女学生露韦娜·摩根有了一段朦胧的恋情。妻子察觉到了丈夫的细微变化,但并没有点破。摩根去纽约深造后,霍兰终将全部的身心转移到了儿子和教学上,和妻子的关系也冰释前嫌。在霍兰退休前,深怀感激之情的历届学生们欢聚一堂,为他开了一场盛大的欢送会,管弦乐队奏响了一支激昂雄壮的“美国交响曲”向霍兰表示了最崇高的敬意。
挣扎的主角,迂回的故事,感人的情绪,完满的结局。从任何一个方面来讲,《生命因你而动听》似乎都是一部规规矩矩,没什么突出特色的美式主旋律电影。可是,从1995年至今,它打动着一批又一批的观众,如此经久不衰,这一切,绝对不会是偶然。
大多的教育类电影,都迷恋用一段传奇,用一次高潮,用一个极点去描绘故事,因为顶端带来的震撼,往往会让观众跟着动容良久。可是《生命因你而动听》挑了不那么讨好的方法,电影用了近半生的时间跨度去讲述这个故事,镜头也自始至终聚焦在“霍兰先生”这个角色上,从他最初迫于生活的执教,到终于享受与学生的交流,再到心底的自我认知与角色转变。所以退休前,学生们最终为他献上表演的一幕幕,真真切切的让人感觉到,这部作品,比起一段传奇,更像是一部生命的史诗。
主角霍兰先生的梦,原本与教育并无交集,成为中学教师是他的下策和妥协。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他的心里都有着“成为作曲家”这一未曾熄灭的期待。电影中有很多场景都是霍兰先生伏案谱曲,没有一句台词。儿子的失聪之所以对他而言这般造成重创,是因为他心里的某部分还幻想着借此完成自己的理想。而迷茫期结识的,拥有天赋的女学生露韦娜•摩根,成为了霍兰和这部分自己割舍的界限,他送走了摩根,也总算送走了自己心里的不舍。重新去接纳儿子,修复和妻子的关系,家庭的责任推动着霍兰完成从作曲家到教师的身份转变。而至退休,霍兰先生的一生是作为教育家的一生,如片中所言,他的乐曲,正是一群因他和音乐走向成功的学生。
而影片中另一个让人注意的地方,则是霍兰先生所授的科目——音乐。作为艺术课程,缺少实用价值让它们成了最容易被我们忽略和不重视,却也同时最难以教授的科目,因为它们的内核,是美,拥有着过于抽象的构架,却也把持着直击人心的力量。而霍兰先生是如何去做的呢?他耐心、温柔,用刺激的爵士乐吸引学生的注意,让他们认知乐曲的魅力,告诉学生严肃的乐章与流行乐曲的联系,让他们知道古典乐也同样动听美好。他询问学生对美的感知,告诉他们去吹奏日落。如果说霍兰先生对教师身份的认知借由着重重外力与责任,那么他的投入与热爱,却出自爱。
投身教育的事业,每个人总是有不同的原因与期望。而时间的河流却很长,长到足以磨去这份事业带着的所有花环与赞扬,最初的热情被冲淡泛白,最初的混沌也渐渐开朗,如果像霍兰先生收获了所有的热爱与被热爱,那么或许,就是对这份事业,还有自己,最好的回应。
精彩台词:
教师有两个职责:给年轻人教授知识,是的,但是更重要的是,为他们立起不会浪费这些知识的罗盘。
演奏音乐是应该一件愉快的事。要发自内心、有感觉、打动人,它是美好的,而不只是乐谱上的音符。我可以教会你这些音符,但是我无法教会你其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