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out
8月23日上午,“创新者说X杭州”在线分享活动顺利举行。活动以“如何把教学改革从口号落到实践”为导向,由来自浙江高校的四位嘉宾根据自身的创新实践经验,向参与者们提供了许多精彩、可行的观念和建议,共吸引了全国各地的数百名教育从业者参与和互动。
本次活动由浙江外国语学院郭晓笑老师主持,从四个方面的问题出发,多维度关注青年教师教学成长和发展,希望为不同阶段的“青椒”提供专业的指导和帮助,引领青年教师们从一名新教师成长为经验型教师,进而进一步追求教学卓越,成长为骨干教师和教学名师。
如何找到适合自己,并可持续研究的教学问题?教学创新的起点在哪里?
如何找到合适且可持续的教学研究课题?来自浙江外国语学院的蒋志萍老师用三个词作了概括:专业、兴趣、可操作性。这意味着,进行创新的老师一定要找准创新角度,注意把创新同专业本身相结合,不要盲目创新;同时,要培养自己的创新兴趣、改变自己的创新手段,增强创新可操作性,化整为零,步步前进。
而对于创新的起点,则要学会对以前的教学经验进行总结,“创新的过程是一次次的迭代”,上一次的终点即是下一次的起点。不要怕起点低,只要方法正确,就会不断逼近目标。
对此,浙江水利水电学院的赵玻老师补充道,教学创新还要考虑到教育对象,这既包括学校的教学方针,也包括学生的个人特质,要考虑到“学情”“校情”,让创新的效果尽量达到最优。
教学创新应该跟着“心”走还是跟着“潮流”走?
教学创新有了起点,那么过程中应该是怎么样的呢?是跟着“心”走,还是跟着“潮流”走?浙江理工大学的高雪芬老师首先解释道,所谓“心”就是初心,是以学生的成长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的教育初心,而“潮流”指的则是各种新理念、新模式、新方法。
这个暑假,高老师将一门已经结课的课程进行了重新录制,尽管录制的过程并不轻松,甚至有些吃力,但是她凭着对学生的热爱仍然坚持了下来。与此同时,她在新的录制中,加入了许多新鲜的元素和时代的气息,试图将理念创新和学习实践结合起来。
通过这个例子,高老师最后总结道,教学创新应该做到“心在前,潮流在后”,既要有“心”,也要注意“潮流”的方向。来自浙江外国语学院的陈晶老师也感慨,只要我们用心去感受,创新就一定能取得满意成果!
教师如何申报项目,如何凝练教学创新成果?
“在申报项目之前”浙江水利水电学院的赵玻老师说,“青年教师要树立正确的教学研究项目申报态度。”应该意识到,教学研究项目的申报首先需要青年教师站稳讲台,把课讲好。同时,要以科研的思路重新审视教学的过程,促进教学质量向更好的方向发展。
那么如何申报项目,并凝练教学创新成果呢?接着,赵老师从项目申报书的文本结构、项目选题的技巧与误区、论证的行文逻辑技巧等各方面出发,为在场的参与者们提供了诸多有价值和意义的参考建议。
浙江理工大学的高雪芬老师补充说,青年教师要变“要我报”的态度为“我要报”,主动唤醒心中的创新热情,这样创新才能有个好的开始。
如何合理做出“由点到面”的职业发展规划?
浙江外国语学院的陈晶老师回想起自己刚刚踏入教师行业时的窘况时说,面对眼前的困难,应该带着问题意识思考自己的教学过程,从而做到由“点”到“面”再到“点”的不断进步。
第一个“点”是立足点,青年教师如何积累和学习教学技巧与经验?答案是积极参加参与教学比赛,从中广泛学习,让自己快速成长。
在此基础上,要做到两个“站稳面”,即教改、教研两方面,做到“转变、解决、创新、应用”。最后是“突破点”,通过科研探索未知领域,依靠问题的挖掘来服务教学、反哺教学,实现更进一步的突破。
嘉宾分享结束后,活动主持人、浙江外国语学院郭晓笑老师与四位分享人探讨了现场参与者们提出的各类问题和困惑,嘉宾们一一进行了回应。活动尾声,每位嘉宾都用一句祝福语表达了自己对教学创新的愿望,和对在场各位参与者的期待。从他们的身上,展现出了教学创新带给其每一位老师的快乐,而这份快乐亦将由西浦ILEAD“创新者说”为载体,传递给更多在践行着创新探索的教育者们。